-
首页
-
玄幻
-
国产自操青草
国产自操青草
林淑齐
64978万字
60901人读过
连载
乌孙是公元前二世纪崛起于新疆伊犁河流域的西域古国,鼎盛时期人口达到63万,一度成为西域三十六国最强大的国家,在伊利草原留下了悠久的璀璨历史。东汉末年,乌孙内乱国势羸弱,在鲜卑的攻击下退入葱岭散居,至今天山深处还残留着乌孙古城遗迹。 乌孙向南越过天山沿塔里木河东行直至长安,是乌孙与汉朝使团、商队往来的通道。乌孙(包扎墩)古道与夏特古道相距近200公里,均是连接天山南北的通道,被统称为乌孙古道。 60多年前,一支军队成功连穿了两条古道,1946年,已经控制伊宁地区的三区民族军制订了南北中三线作战计划,南线作战部队于1946年6月从伊犁州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出发,翻过包扎墩达坂,穿过130公里长的乌孙古道越过天山进击南疆,攻占了拜城和温宿县,在攻打南疆重镇阿克苏失利后,又于10月突破国民党军队在夏特古道的阻击撤回北疆。 我们计划重走60年前的这条行军路线,先从北到南穿越乌孙古道,再从南到北反穿夏特古道回到北疆。 这是一场没能最终完成的旅行,当旅行戛然而止的那一刻心中满是沮丧。无奈和惆怅渐渐淡去,伴随着记忆的回放,那些不断泛起的点点滴滴却总是试图提醒我,这已经是一场完美旅行。 利空出尽是利好 研究路线做好攻略,接下来就是招兵买马,每年的寻伴总是个难,今年也不例外。原计划组建六人队伍,可是折腾了几个月,临到出发前一个月才勉强凑够四个人。 以前每一次旅行都没有超过两人,所以四人的庞大队伍已经让我很是满意,不过,即使是这样低水平的满意也没能持续多久,出发前第9天,一个队员因事要求退出。通常情况少一个人也不打紧,在人数问上我早就习惯了随遇而安,但走这条有些风险的线路,少一个负责技术和安全的核心队员,简直就是釜底抽薪。剩下两位同伴让我心里直打鼓,一个是价真货实的路痴型傻走驴简单,另一个是对线路毫不关心的摄影迷老米(米老鼠)。 简单一门心思痴迷于走路,但从不去关心怎么走,她说看到攻略和地图上的花花碌碌就头晕的厉害,我也就没强逼鸭子上架。 老米忙着研究负重拍片功略也不会去关心徒步攻略,老米这是第二次徒步,第一次负重,为了凑够人数,在我软硬兼施的动员下好不容易才把他给拉入队伍,他原本不是路痴,处于对二十年老友的盲目信任让他自甘堕落成了路痴。 虽然都是两眼一抹黑,路痴甲和路痴乙却具有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俩意见高度统一,“队长,怕啥呢,走不通回头是岸。”很干脆的把一大堆烦恼丢给了我。 去年穿越乌孙古道的小蜜蜂特意叮嘱我,三个人过科克苏河上的溜索基本不可能,那些溜索绑在离地近三米高的树干上,人手太少很难把人托举起挂上溜索,除非你能像猴子一样爬树。在那些纠结的日子里,不止一次梦到自己出现了严重的返祖现象。 纠结的日子里利空消息传来,科克苏河上的溜索已经被洪水冲断,线路受阻,于是紧急研究备用路线方案——绕道溜索上游木桥多走两天多翻三个达坂完成穿越。 备用方案还没捂热,更大的利空接踵而至,而且是坏事成双——溜索上游所有的木桥都被洪水冲毁,必经之路科克苏河已经无法逾越+夏特大冰壁断裂,线路有大变动。 这些不能回避又没法证实的坏消息让人头疼,我试图把这些重大利空与甲乙同志分享,两同志沉浸在徒步装备购置和摄影器材添置带来的网购快乐中,显然无暇它顾,不过他们的意见仍然很统一,“队长,别怕,走不通回头另找一条路走就是。”似乎天山里通向南疆的坦途多如牛毛。 我只能心怀侥幸的安慰自己——兴许,利空出尽就该是利好了吧。 反复研究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保护措施也独个儿演练了好几次(甲乙同志都很忙,没空参与),心里还是忐忑不安,骨灰级路痴已经指望不上,只能叮嘱自称地理高考98分(20年前还是100分制)的老米认真研究攻略,我想,路上有个人商量总是能壮壮胆。 第二天,老米兴奋的告诉我,“攻略看完了,搞半天才弄明白我们队伍是先走乌孙再走夏特呀!”说完顺便问了一句:“背几个镜头合适些?三脚架带哪种?”直接打消了我拉人壮胆的幻想。 出发前了解到今年还有几支队伍进乌孙,一交流才发现很不对劲,几乎每支队伍都是经过多次拉练层层筛选淘汰才组建起来,对这些队伍来讲,走过墨脱就自称强驴的人连参加拉练的资格都没有,选拔队员的准最低也是特种兵级别。 回头再看我们生拉活拽勉强凑成的队伍,怎么看怎么像草台班子,不过心里还是暗自庆幸,幸亏我们是今年第一支溜进山的穿越队伍,否则在路上遇到特种兵,民兵们多半都不好意思招呼。老米老友第二次徒步第一次负重 八卦城 9月19日清晨8点35分,从乌鲁木齐出发的5815次列车驶进伊宁市火车站,提前联系好的王师傅(王正林13519993637)已经等在火车站门口,坐上车就直奔徒步起点——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 特克斯是乌孙古国夏都所在地,现在的特克斯县城始建于1938年,因完全依据后天八卦图建成而得名八卦城。 据特克斯县志记载,南宋嘉定三年,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应成吉思汗的邀请前往西域,在游历天山的途中,发现了特克斯这块“风水龙脉”,丘处机用后天八卦图确定了坎北、离南、震东、兑西的八卦方位,这就是特克斯八卦城雏型的最早传说。 1936年,新疆军阀盛世才的岳父宗秋浚调任伊犁屯垦使兼警备司令,精通易理的宗秋浚也发现了特克斯这块风水宝地,他亲自设计了八卦城图,1938年,特克斯县县长班吉春开始主持修建八卦城。 八卦城堪称《周易》八卦学说与城市规划实践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八卦城以城中心花园为太极“阴阳”两仪,按八卦方位向外辐射八条主街,每条主街长1200米,每隔360米一条环路,一环8条街,二环16条街,三环32条街,四环64条街。这些街道按八卦方位形成了64卦,整个八卦城栩栩如生的演绎了《周易》学说的深奥内涵,简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进山前在特克斯县最后一次进餐,所以这碗大号牛肉面端上来后,我又另添了一份牛肉和一份面条 路痴甲培训路痴乙 从特克斯县出来很快进山,拐进河谷,眼前的水电工地干得热火朝天,面对挖得乱七八糟的道路,王师傅有些傻眼,他说去年来的时候这里的河谷静悄悄。 一辆水泥搅拌车突突的开过来,开车师傅竟然是王师傅的熟人,一阵寒暄后,在他的指点下东绕西绕终于绕上进山的碎石路。 百无聊赖中,简单竟然破天荒的关心起线路来,听到简单漫不经心的随口一问,老米立马来了精神,临时抱佛脚掏出功略开始认真讲解起来。忙着现炒现卖着意卖弄的老米,显然没注意到简单已经听的昏昏欲睡,忍不住嘀咕了一句,“路痴甲培训路痴乙。” 老米讪笑着住了口。 琼库什台村 翻过山口,蕴积已久的乌云终于垮下脸,雨开始下个不停,山谷里浓雾弥漫,能见度极低,王师傅紧握着方向盘,汽车缓慢滑行在泥泞的下山道上,雨雾中我们抵达了徒步起点——琼库什台牧业村。 下车后,开始重新打包收拾,一群哈萨克牧民迅速聚集过来,围着我们指指点点议论个不停,出发前拍合影时,看稀奇的牧民们呼啦一下涌进镜头,毫不客气的把几个穿越主角给生生挤到角落里去。 下午三点半,我们在淅淅沥沥的雨中出发。出发前的合影,牧民成了主角,中间这位大汉颇有点舍我其谁的气势 甲可思摸 雨雾在山谷里快速涌动,山林溪流忽隐忽现,我们沿着湿滑泥泞的马道往山谷深处走去,出发后老米显得很兴奋,拿着相机拍得很起劲,泥泞马道上左右穿插频频按动快门,尽管镜头上已是水珠点点,还是时不时的来个雨中静物特写,队伍走走停停简直就像是幼儿园的春游。 琼库什台村是哈萨克族牧民聚居点,不时有骑马牧民赶着牛羊回村,入秋后天气渐冷,天山深处的达坂已经积雪,牧民开始从深山牧场往村子里撤,牛背马背上驮着大捆大捆的家当。 沿途牧民总是向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路上临时抱佛脚学了一句哈萨克语的“你好”——甲可思摸,这下终于能派上用场,于是见人就是“甲可思摸”,把迎面而来的牧民挨个“摸”了一遍,尽管“摸”得很认真,老米有时还帮着“摸”,有些牧民甚至连“摸”了好几遍,我们殷勤的劳动却没有收获热情的果实。 大多数牧民骑在高头大马上傲然斜睨,神色冷然,骑马的看不起走路的我能理解,自古以来,骑兵瞧不起步兵本就是一种光荣传统。所以,偶尔有骑兵点点头就会引来我们使劲的“摸”,偶尔有骑兵赏脸回“摸”步兵一下,这一“摸”总是让我很激动。驮着全副家当回村的牧民,这头牛长的有些喜剧,像是戴着白色面具 再来一次? 进山的道路沿着溪流左岸缓慢爬升,穿出树林,雨水更加稠密,茫茫白雾笼罩着山野,哗哗的流水声回荡在山谷。 云雾中行走,我们对风景的期待已经降到最低准,偶尔浓雾倏忽散开,那仿若施舍般显露出来的茵茵草地和山谷木屋,总是引得我和老米手忙脚乱,很没出息的抢着掏相机。 斜坡上马道泥泞湿滑,泥浆被牲口践踏得一团糟,所谓马道,现在看起来就是马走起来很爽,人走起来很不爽的道路。不愿在泥浆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踩,改走上斜坡草地,不料绿茵草地积满水更加湿滑,暗藏杀机。 没走出多远,支撑脚一滑,身体陡然歪斜,肩上压着70斤的重量,担心受伤不敢硬拧,把相机紧搂在怀里,侧身重重的倒在泥水里,慢慢的爬起身,已成了个泥人。 老米和简单呆呆的看我表演,连忙转头问老米:“拍照了没有?”两人连连摇头,看到我遗憾的表情,老米说,“或者,你再来一次?”斜坡草地,看上去很美,狼狈不堪的从地上爬起来,满脸是泥 邀请来得太早 爬上山坡,道旁木屋里走出一个年轻女子,在雨中径直向我们走来,用生硬的汉语招呼着:“休息不?吃饭不?”反复问了几遍又用手做出扒饭的动作。 走在山谷里,沿途擦身而过的牧民都显得很冷淡,突然走出个年轻女子这么热情的邀请,巨大的反差让我有点受宠若惊。 通常在旅行途中,别说这样热情的邀请没法拒绝,即使是蹭吃蹭喝的机会偶尔乍现,都会让我忙不迭的扑上去。 回头看看老米和简单,他们对年轻女人的热情邀请显得无动于衷,的确,年轻女人的邀请来得太早了些,即使在冰冷的雨水中走路很不爽,可是才走一个多小时就让他们停下来吃喝享乐,老米可能无所谓,简单多半打死也不从。 悻悻婉拒了女人的热情邀请,继续向雨雾弥漫的山谷深处走去,走出很远,还心欠欠的频频回头张望。 路痴定律 雨水无休止的倾泻,内衣已经湿透,气温降得很低,就在卸包吃馕那一小会儿功夫,双手很快就冻僵,连馕饼都拿捏不住。 走到近7点半,道旁又是一座空置的木屋,新疆的天空到9点钟才全黑,拿不准天黑前还能不能遇到木屋,这样的坏天气在泥泞的草地上扎营简直就是一场悲剧。 在木屋里扎营,老米没意见,简单却很不乐意。 简单已经冲到前面很远,被叫回来时满脸的不情愿,她说刚开始兴奋起来,状态正好走的正带劲就叫停当然很不爽。不情不愿的卸下包,简单还舍不得进屋,带着没走满意的无奈表情,独个儿在雨中转悠了几圈又主动提出去河边提水。 简单高高兴兴提着水桶去河边继续过瘾,我和老米燃起篝火,身上的衣服都快烤干,简单还没回来,心中有些惴惴不安,正准备出门找人,简单带着满身水汽闯进来,满脸惊惶地说:“糟糕,迷路了,差点我就回不来了!” 到100米远的地方打水也会迷路?我和老米面面相觑,都有点回不过神来。 细问才弄明白,简单来到坡下的小溪,装满水桶掉头就走,走到一个断崖边才发觉走错了路,既然已经走晕了头,路痴驴肯定弄不明白自己走到了哪里,也弄不明白自己是怎么走到这里来的。呼喊了几声没有回应,简单这下慌了神,提着水桶东奔西跑,却总也走不出山沟,后来糊里糊涂从某个地方钻出来,看到木屋才好不容易摸回来。 “打水后你怎么就没按原路返回呢?”老米觉得不可思议。 “转过身就糊涂了,以为走的就是原路哒,每次都这样,只要我认为方向是正确的,那一定已经弄错了。”简单一脸的无辜,显得很委屈。 老米是第一次领教简单的路痴绝活,很有些后怕,“早知道这样,应该把救生哨给你带在身上,迷路了就吹哨。” “哨子解决不了问,以后简单去打水得给她配个向导。”路痴驴的路痴本色我曾经深刻领教过,已经是有点见惯不惊,不过看到老米对简单的路痴本质认识还不够深刻,忍不住开口提醒他。 经过了这茬,对路痴驴的保护开始形成制度,行进队型严格固定——我开路,老米收队,简单夹在中间。同时明确了三条纪律——绝对不允许简单冲到队伍前面或在队伍后面逗留;行进途中,必须确保简单始终处于我和老米至少一人的视线以内;绝对禁止简单同学的营地活动超过视线范围(嘘嘘除外)。 这才刚出发,简单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路痴定律随之出炉——只要简单认为是正确的,那一定已经错了。 英俊少年 清晨,雨过天晴,浓雾依然弥漫山谷。 收拾出发已经10点钟,一个哈萨克少年骑马追上我们,超越后却并不远去,就呆在前面三五米的地方慢慢催马前行,英俊少年显得对我们很感兴趣,坐在马背上回转身,眼神直勾勾紧盯着我们。 “甲可思摸。”连摸几遍没有反应,英俊少年马背上回身的姿势仿佛凝固一般,依然是直勾勾的盯着,始终保持在我们前面一点走着,颇有点带路的意味。 其实,沿途的哈萨克牧民虽然冷漠,却总会不由自主流露出对旅游者的浓厚兴趣,虽然长居深山不善交流,脸上总是一副冷漠表情,但身体语言却暴露了他们的内心想法。 通常牧民远远看到我们多半会早早的挺直胸膛,在马背上坐的笔直,经过身边时突然催马加速,快速跑出一段再潇洒的勒马回头张望。 这个英俊少年也不例外,尽管骑在马上就像一尊雕塑,但看得出雕塑对我们的兴趣是相当的浓厚。 死的比活的管用 马道从山坡上切到山谷溪流边,一座木桥横跨溪流,另一条路沿溪流左岸通向山谷深处,“包扎墩,这里?”我指着木桥试探地问少年,少年很快做出回应,使劲的摇着头,再问了一遍,少年还是摇头,还抬手指了指左边的山道。 其实攻略上写的很清楚,过桥是正道,不过,攻略是死的,人是活的。 相信人还是相信攻略,这是个问! 后来回想起来,提出这个问,就已经是脑子被驴踢了的表现。 心里拿不准,指着木桥又问了一遍,少年坚决的摇摇头,催马走上左边山道停下来等我。 少年很执着的等在前面,犹豫了半天跟上少年,爬上草坡,少年脸上绽开了笑容,竟然哼起曲子来,拍着马鞍冲我招招手,示意让我上马。 我回头示意简单,简单很不屑的摇摇头,这下少年兴趣马上发生转移,掉转马头紧随简单身旁行走,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简单,曲子哼的更起劲了。 翻过山坳,浓雾中传出犬吠声声,木屋前几只牧羊犬作势扑咬,一个汉子应声出门喝止。看到我们,汉子显得很激动,手舞足蹈抛出一长串话来,他越激动我心里越拧巴,因为他的汉话太拧巴。 果然,我们走错了路,虽然人是活的攻略是死的,不过这次死的显然比活的更管用。 好不容易逮着个能开口说话的牧人,连忙拉住他询问科克苏河上的溜索。 “不在,没有了。”汉子连连摇头。 “桥?木桥?在不在?” “不在,冲走了!” 汉子的回答让我心里一沉,老米和简单心态很好,“到了河边再说吧。” 汉子叫来一个老汉,指着树林方向,让他带我们抄近路插过去。 光线的诱惑 随着老汉跨过独木桥,翻过山坡,走出树林,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斜坡草地一直延向浓雾弥漫的山谷。 告别老汉,顺草坡而下,遮蔽山谷的浓雾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大幕般缓缓向上提起,山谷里的草甸、木屋、牛羊从大幕下一点一点显露出来,阳光星星点点洒落草场,沉睡的大地开始苏醒,盎然生机在起伏的山峦间涌动。 由衷的喜悦在心里流淌,我踏露而行,缓步走进慢慢显露的梦幻世界。晨雾的帷幕慢慢拉开,云雾渐渐散去时的光线那么迷人,我和老米像中了魔似地,频频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帷幕吊胃口般走几步就拉开一点点,云雾一点一点的拉开,阳光一点一点的洒落,大脑已经停止了运转被视觉支配着,恍恍惚惚走上几步,就举起相机按下快门,三步一停,五步一顿,一点一点被诱惑着迈动脚步。 这段路程的记忆很模糊,或者当时脑子里本就已经是模糊不清,简直就是一段魔幻的演绎,恍惚中已经不是在行走,似乎化作了一股快乐的溪流,从山坡上缓缓淌进雨后初晴的山谷牧场,就像一个蹩脚的后期剪辑作品,上一个镜头里我还在山坡上面对着茫茫白雾,下一个镜头切过来已经站在仙境般的谷地四处张望。 雾气渐散,阳光一缕一缕穿透云雾,仿佛带着重量般冲坠到山谷草地,草尖上密集的露珠在阳光映射下精灵般熠熠生辉,仙境一样的通透色彩在山谷里流动,清鲜的青草芳香,湿润的泥土气息,伴随着袅袅缥缈的薄雾在草地上飘荡,沁人心脾。 都是迷路惹的祸 几道栅栏挡在面前,牧场上忙碌的妇人走过来指点我们从栅栏低矮处翻进去,刚落地,她的老公从木屋后转出来,热情邀请我们进屋喝茶。扔下背包径直往屋里去,我不敢客气,怕一客气就把机会给客气掉了。 汉子叫卡德拉洪,他一眼瞥见我手里的相机,伸手就把老婆拉到面前,问我:“照相?” 俗话说吃人的嘴软,这样的问话通常也就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卡德拉洪拉着老婆转来转去摆POSE,拍了逆光拍顺光、拍了牧场背景换木屋背景再换牛羊背景,拍完老婆接着拍夫妻照,也是顺光逆光牧场木屋牛羊换着花样来…… 好不容易折腾完,我还惦记着屋子里的热茶,正准备收工往屋里钻,卡德拉洪把手指塞进嘴里打出个响亮的呼哨,一个少年应声从山坡上拍马冲出,黑马少年冲到近前,原来是卡德拉洪二世驾临,于是又是一番排列组合,拍了儿子拍母子,拍了马上拍马下,拍了逆光拍顺光…… 相机装进包之前我环顾四周,忍不住多问了一句:“您,家里还有其他人吗?”卡德拉洪摇摇头把我们迎进木屋。 按规矩进屋之前先洗手,炕桌上很快摆出奶茶、面饼、奶油,卡德拉洪手法熟练的切着熟羊肉。喝着醇香奶茶,嚼着香喷喷的羊肉,清炖羊肉是那样的鲜美,我忍不住说了一句:“都是迷路惹的祸啊!”老米砸吧着嘴连连点头。 山寨版挤奶工,性别优势很明显 天山牧场 不知不觉就在卡德拉洪家里磨蹭了一个多小时,在简单的催促下才不舍作别。 火辣的阳光从湛蓝天空洒落下来,潮湿的草地蒸腾起一团团雾气,紧贴着地面漂浮,像一丛丛白色的火焰在燃烧。 皑皑雪山环绕山谷,峰顶冰雪在阳光下烁烁生辉,绿草如茵铺满大地,牛羊散落在草甸上悠闲的踱步,溪流切开绿草地蜿蜒流淌,潺潺的流水声悦耳动听,天地间透出恬静安详的气息。眼前这一切与脑子里臆想了无数遍的天山牧场竟然分毫不差,一种遥远又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心神安宁,信步缓行,我听得见心脏在舒缓的跳动。 穿行在美丽的山谷,忍不住回头对老米感叹,这一段路大概就是天山牧场的精髓了吧。 灿烂的阳光把坏天气带来的阴郁一扫而光,有了阳光的眷顾,整个山谷焕发出熠熠神彩。阳光也有副作用,自从它出现以后,我们的队伍行走起来就慢的像蜗牛,我和老米走走停停,尽情释放摁下快门的快感。 现在回想起来,似乎从第二天开始,懒散悠游的种子就开始在队伍里萌芽,我和老米首先就已经在阳光、美景面前举手缴械,很默契的把拍照排在了第一位,那些出发前的徒步计划被有意无意的忽略掉。 这些变化很微妙,一门心思追求傻走的简单竟然没有及时感知,也就没有提出抗议,这也无意中助长了我们的歪风邪气。 可怕的是,这些行走中的变化,仅仅只是刚开始。 负重 溪流在山谷流淌,马道穿行溪畔,行走在阳光照耀的青草地,与昨天的雨雾待遇相比,今天简直就是进了天堂。 转过山弯,海拔3660米的包扎墩达坂跃入眼帘,雪山环绕,马道沿着山谷缓慢爬升,走过溪流上的木桥,坡度变陡,队伍开始渐渐拉长。 出发前队伍减少了一个人,负重的压力陡然增加,因为乌孙出山后无法采购的原因,穿越夏特的很多物品不得不全程背负。在乌鲁木齐,背包过秤的结果让我们有点发怵,老米和简单分别是66斤、50斤,背包重量都超过了体重的一半,出发前反复测算的控制重量被大大突破。 虽然每件超重物品都只超了一点点,但汇总起来就很可怕。食品主要由简单采购,按照清单检查时,每种食品的超重理由她都说的很充分——没有小包装、重量估计失误、某样东西特好吃必不可少、某样东西是为某样东西配套必不可少、某样东西是我没考虑到她想到的必不可少……这些理由我统统都能接受,她的一口袋护肤品超计划我也能忍受,她的不锈钢大饭盒纯属多余我咬着牙也忍了,但当她掏出一双沉甸甸的精钢筷子时,直接让我崩溃了,伸手夺过来要扔掉,简单着急的阻拦,“别!这是我家最好的筷子,用很多年了。”后来,每当她掏出这沉甸甸的传家宝吃饭,都会把我给重新刺激一次。 清理半天的结果让我很郁闷,唯一减掉的就是我那把折叠大刀。 组队时对老米的许诺是负重不超过50斤,主要是担心报价太高把他给吓退,毕竟这是他的第一次负重徒步。把人拉进队伍后给他说了实话——不超过55斤,我心里明白这个重量还有不少水分,毕竟我们的公司刚刚组建,业绩压力太大容易把新员工给吓跑。 退出一名队员后报价顺势涨到60斤,通货膨胀的压力在那儿明摆着,所以这次涨价老米很理解。老米这人很重感情,虽然这个重量已经让他心里打鼓晚上睡不安稳,但作为多年老友,他显然不好意思到这个节骨眼上还拆我的吊桥。第一次负重就享受到这样良好的待遇,老米还没出门心里就已经是忐忑不安,在乌鲁木齐称重后更是显得心事重重。 不过两天走下来大伙儿很快从心理和生理上都适应了背负,负重已经不是什么负担。老米只是抱怨背负重量严重影响立片的拍摄操作,这一点我也深受其苦,重压下的右肩右臂频繁抬起,不仅稳定性差,背包带紧勒下还有点呼吸困难,没多久我和老米的右肩就红肿起来,抬手拍立片简直就是煎熬。 心有不甘的扎营 马道在乱石陡坡上延伸,第一次负重爬山老米需要适应节奏,渐渐的落在了后面。 走到下午六点,天气陡变,乌云翻滚着从包扎墩达坂上压下来,天空飘起了雪花,很快雪花变成黄豆大的雹粒噼里啪啦洒下来。 今天的计划是翻过包扎墩达坂扎营,这一路上挥霍了太多时间,按我们的进度估计,爬上达坂正好是天黑时分,下山还需要一两个小时。望着乌云翻滚的达坂,在恶劣的天气里走夜路还是让我有些惴惴不安,不过这么早就停下扎营心里更是不甘,呆望着垭口犹豫不定,回头与追上来的老米商量。 老米毫不犹豫的说安全第一,正好山湾里有个空置的木屋,我顺水推舟安排在木屋里卸包扎营。 这么早就安营扎寨,仍然是老米很高兴,简单很不甘心。在干燥的木屋里烧水做饭,老米满怀憧憬的询问,“我们是不是每天都能住在这样的木屋里?” 午夜,天气好转,如水月光铺满山谷,亮如白昼。 康复治疗 胃病和失眠一直折磨老米多年,体质每况愈下。08年我计划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寻伴无果的情况下就开始撺掇老米把他的处男行贡献出来,我的想法一开始就把他给吓着了,头摇的像拨浪鼓。也难怪,从没徒步过,一走就是十多天,而且还是进沙漠,想起来都是灾难,老米死活不从。 无奈之下我借着酒劲就开始给他下猛药,“老米呀,一个男人,这辈子总得做出一两件自己觉得不可能的事情来,当你老了以后可以翻出来在儿子面前炫耀。”这贴药药性太猛,把老米刺激的半宿没睡着,大清早就毅然决然的告诉我,“豁出去了!” 老米壮着胆子到巴丹吉林沙漠里走了11天,顶着狂风暴雨烈日的行走,每天喝着盐碱水,饱一顿饥一顿吃着含沙量很高的饭菜,睡在风吹雨打的帐篷里,老米惊喜地发现困扰多年的胃病和失眠症竟然不治而愈,看到老米从沙漠里回来变得睡觉倍儿香、吃饭倍儿棒、身体倍儿壮、精神头倍儿足,米嫂很是满意。 身体变好后老米消停了两年没再动弹,于是那些老毛病又开始跳出来作怪,身体状况越来越让米嫂感到担心。 今年的天山穿越寻伴依然很困难,无奈中再次打上了老米的主意,在我的反复撺掇和米嫂的坚决支持下,老米终于下定决心再来一次康复治疗。 疗效很神奇,简直就是立竿见影,从走路的第一天开始,老米就变得能吃能睡,晚上躺进睡袋不到半分钟就开始打鼾,失眠症的影子都找不到一点,反倒弄得我在他的鼾声干扰下开始失眠。 旅程还没过半,再次尝到甜头的老米就已经下定决心——以后每年巩固一次疗效。 监护人 温暖的阳光洒进山谷,天气大晴,老米在笔记本上如此记录——第三天,10点30分出发,我们的队伍越来越拖沓。 的确如此,我们的队伍以每天延迟半个小时拔营的速度迅速堕落下去,直到第六天出发时,一看时间竟然已经是中午12点,这才让我们开始悚然警觉。 爬上山坳,宽广的乱石山谷尽头就是包扎墩达坂,达坂上积雪不多,琼库什台村牧民比划的雪深及大腿显然是在吓唬人。 我们没走马道,朝着垭口方向,从谷底径直往上切,草坡爬上去就进入乱石堆,石缝里不时散落着北山羊那硕大的羊角,简单在乱石上轻盈的快速挪动,老米对这样的走法有些不适应,每一步都踩得很稳,渐渐落到后面。 第一天就约定老米收队,负责对简单的保护,如果是平路和下坡路,他的保护做得非常到位,老米做事很是认真严谨,严格贯彻人盯人的对位防守策略,总是寸步不离的把简单跟得很紧,这样严密的保护显得有点矫枉过正,看起来老米似乎不是在担心路痴驴走丢,而是在防止路痴驴一不留神就插翅飞走。 一旦开始爬山老米的保护就变得失控,简单每逢爬山必定会兴奋起来,而且是山势越陡越高兴,海拔越高越兴奋,步子迈得飞快,总是把监护人甩到后面很远,如果是冲垭口,那简直就是出笼的小鸟,不管不顾一个劲往前冲。 对这种一门心思傻走的路痴型特质人群,脱离监护是很危险的举动,于是给她约法三章,爬山时,收队的监护人可以甩,开路的监护人不能超,简单答应的很憋屈,却很守纪律,不越雷池一步。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思维定势一旦形成,往往就像一个无形的囚笼把自己罩起来,简单就是个典型例子,后来,偶尔因拍照时需要道具让她走到我前面去,她犹豫着看过来的眼神,分明是在怀疑我的提议会不会是个陷阱。 包扎墩达坂 昨天路上来往的牧民还是络绎不绝,到今天却一下子全没了影,空旷的山谷里只有我们仨在孤单的行走。 直到走上达坂下的之字形陡坡,马道上才开始出现积雪和薄冰,马道很好走,严格按照走五十步驻步喘五口气的节奏走路,上升的很快。 快到垭口,横切过一段平路,前方就是垭口,垭口岩石上赫然站着一只黑狗,看到我冒头就作势欲扑狂吠起来,垭口上竟然有劫道的狗?难道新疆的狗都这么霸道?如此牛狗!我对它不由得肃然起敬。 朝着霸占垭口的牛狗就冲了过去,还没等我举起登山杖,黑狗就忙不迭转身奔逃,待我爬上垭口,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垭口寒风刺骨,放眼望去,碧空如洗,广阔山谷一览无遗,湛蓝的天幕下峰峦叠嶂,雪山屹立连绵不绝,阳光照射在达坂冰川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我们顶着寒风呆了大半个小时开始下山。在山下又遇到落荒而逃的黑狗,当它消除敌意后,抵近拍照留念 马队的邀请 沿着溪流连下两个陡坡,走进了宽阔草场,草场尽头散落着两座木屋,远远的看到山腰木屋处走出一只马队,很快来到近前。 三男一女一婴五马一声不哼横挡在面前,审视的眼神上下打量,那只收买路钱的黑狗和他们站在一起,有了后台肯定就有底气,黑狗呲牙咧嘴的盯着我。 一声不哼是因为不会说汉话,冷漠是深山里牧民的天性使然,审视是对陌生人好奇。山里的牧民都显得很矜持,不会一见到你就热情起来,他们会仔细观察你的言行,直到决定接受你,不过,即便接受了你,他们看起来仍然很矜持,只能从眼角和嘴角的细微变化看出一点对你的好感来。 老米从后面赶上来把烟递过去,男人们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抱着孩子的女人开始叽里咕噜的问话。 语言不通,试探着模仿他们拿腔拿调的口气说了几声:“我们,去,科克苏河。”男人们对视一眼,有人点了点头,指了指山下科克苏河的方向,领头的大鼻子汉子拍了拍空马鞍,示意我们可以上马,回头向简单转达了马队的邀请,“不骑,走路更舒服!”简单使劲的摇着头。 马队沿着河谷溪流一溜小跑,在泥泞崎岖的马道上很快走远。午后煮茶休息,这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内容,通常情况会耽搁一个小时多一点,这一路上的南瓜皮的确有点多三男一女一婴五马挡住去路,别说我不识数,有一匹被挡住了我们试图追着马队走,但两条小溪缠住我们的脚步,马队很快没影了([]
最新章节:
第521章
胡歌
(
2024-09-21 03:40:43)
更新时间:
2024-09-21 05:39:05
陈秀玲
07年我走滇藏线回丽江,在德钦客栈的房间遇一姑娘聊的甚为开心,我们互留电话,地址。原来她是雨崩的支教老师刘一村,湖南师范大学毕业便申请来到了雨崩村,因为怕父母担心,始终没有告诉他们自己在哪里工作,只是每个月出去在西当村打一个电话给父母报平安。但说实在的,当时我对支教还没一个明确的概念。 08年,我在丽江上班,一村放寒假来看我。多日不见,自是分外高兴。临走,再三邀请我有空去雨崩做客,到时管吃管住。雨崩,离梅里雪山最近的一个村庄,但当时因为有事一直未能成行。 09年底我重回丽江,想着有空去看看一村,快两年没见了,不知她过的怎样?可是打电话,手机停机,坐机也不通。这丫头怎么了,不会出啥事了吧!难道不在雨崩,不可能啊!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还是出发了。 香格里拉,德钦,西当一路过来。到西当是下午五点多,原本想直接徒步进雨崩,但司机说太晚了,不安全,无奈在西当住一晚。要见梅里雪山,还真的不容易!~~ 住阿布家的绒客栈,2层是客房,有几个2人间和一个4人间,每床20。院子一角是洗漱和淋浴的地方,太阳能热水器,晴天水温还很热,但阴雨季节就热不起来了。房间没有电热毯,床单被罩一人一换,内有电源接线板,进雨崩之前可以把各种电器充好电。手机在这有信号。 一般进雨崩的司机都住在这里,因为进山2天,所以司机和车辆在此地休息。这也方便了自由行的散客可以租车往返于西当和飞来寺、德钦了。进山时阿布还介绍,若是出山时想租车,可电话提前约定,从西当温泉到飞来寺每车120元,若赶时间也可以从西当直接送到丽江,每车550元。(价格会根据天气以及车型等情况上下浮动) 很多家都挂红旗,晚上聊天得知,普通藏民还是很感谢***的,他们说去年拉萨闹事时,德钦仅仅去了几个喇嘛。只有喇嘛和贵族想恢到过去的政教合一的那种旧制度,广大藏民是不愿意的。 从阿布家包车60元到达西当温泉,若步行大概需要2-3个小时。然后正式开始徒步,一路景色还是很不错的。 从西藏那曲来梅里朝圣的一家五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带着五岁的小女孩。很难想象他们这一路的风餐露宿。我把随身带的乳酸菌饮料给了小女孩,很多游客也纷纷把吃的东西拿出来。 阳光下还是相当的温暖,走不久就觉得好热,干脆拖下外套。一路遇到好多从雨崩出来的驴友,徒步的,骑骡子的(马与驴的杂交种,据说耐力比较好,适合走山路)。 看到一大片经幡,我想垭口应该到了。沿着经幡继续走了几百米,终于到达本次徒步的最高点,据说是海拔3,900米的那宗垭口,垭口方圆百米范围内都是密密麻麻的经幡。接下来都是下坡路了,应该会比较好走些。 最悬的是,据同行的北京大姐说,她看到有位藏族老人在挂经幡,就上前拍了张照。结果一看,屏幕上竟什么也没有显示。天哪,不会是因此冒犯了神山,挂经幡时不能拍照,好象没这个忌讳吧!她赶紧向神山祈祷,我则安慰她,没事的,不知者无罪。 神秘的梅里。。。 垭口有个休息站,一般雨崩和西当的骡子在这交接,若两边都有上下山的客人,那么两边都在此进行交接,费用付给上山的马夫就行了。租马时,大家都希望租到垭口,否则若对方村子那边没客人,有时还要再空返一趟。旺季时,西当村70户人家大约170匹骡马每天都要跑至少3个来回,骡子非常疲惫,累到极点的骡子即使用鞭抽也不走动。但好像村里有规定只要有需求就必须出马。 垭口的阳光非常的灿烂,坐在那里边晒太阳,边看着前方的雪山,真是一大享受。 神女峰,又叫缅茨姆峰,意为大海神女,位于卡瓦格博峰南侧。传说是卡瓦格博的妻子。卡瓦格博随格萨尔王远征恶罗海国,恶罗海国想蒙蔽他们,将面茨姆假意许配给卡瓦格博,不料卡瓦格博与面茨姆互相倾心,永不分离。 缅茨姆,线条优美,气质若兰。给人一种无以言说的美感,一种震憾心霏的灵气。右边是五冠峰 不过照片角度不太好 终于看到了下雨崩,就这么稀稀疏疏十来户人家,感觉很安静。这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不去天堂,就去雨崩? 32# kkk8926897 我是12月10号出来的,前几天确实下雪了,还下的不小。一直在想,要怎样写这篇游记,要怎样描述一村,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所以回来后几个月里,我都迟迟一直没有动笔。最终决定还是写这篇游记,反映一个真实的支教老师。穿过村口的检票的房子,直奔学校。据说学校就是那座蓝色屋顶的房子,看上去很不错。长发披肩,手里拿着个脸盆,一个姑娘从门里面出来。我拉下面罩,“一村”。她一看,“姐,你怎么来了。”进去后,生火烧水,多日不见,当然有很多话要说。。。 这位小朋友今年3岁,是一村刚来雨崩那年生的。现在还没正式开始上学,但是普通话说的非常好。他平时没事喜欢到学校来玩,也特别喜欢跟一村在一起。闲时大家会逗他,“你是谁的宝宝呀?”“老师宝宝。”他回答的可快了。 云南政府的规定是只负责完小的费用,雨崩这样的学校因为学生少而不投入任何资金和资助。所以学校的课桌凳子都是就地取材做的,其他书本,文具等所有一切设施是游人捐赠的。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是一村前面一任志愿者发的帖子: 到雨崩支教一年 完全义务 你愿意吗? 多大的能力承受多大的责任——写在招募义教之前的话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这是我在云南当了半年义教才能体悟到的。我选择去当义教,是为了一个青春的梦想,从小受过的教育告诉我:“助人为乐之本”,我喜欢那种真正帮助他人后所产生的精神愉悦和自我满足感,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真实地存在着无私的爱,人与人之间需要关怀,当然我很喜欢孩子,喜欢简单的生活。 但在支教的半年中我很困惑,我能做什么,我帮到了什么,我改变了什么?当初我满怀激情,带着都市人的优越感进驻那个几乎与世隔绝的藏族区,我给自己定下目:要做一只改变一群狼的羊,而不是一只被狼改变的羊。落后的山区,大半文盲的村民,重寺庙轻学校,急功近利发展旅游,拔刀子解决纠纷,在我眼里,他们确实是一群需要改变的狼。 可是当我一次次教不好学生,无法考出满意的分数;当游客捐赠的文具免费派发,反而让学生无知地浪费;当我想带一年级学生出来考试,遭到家长的联手反对;当我提出由村民出资请一个专业的老师,得不到任何回应。我开始反省:流动的义教对孩子的意义有多大,我们的善心是否反而使接受者产生依赖或堕落。 我带着这种困惑,没能实现目的自责出山,没有留下来继续支教。重返繁华的都市,我的困惑犹在,我能做什么,我能帮到什么,我改变了什么?很多朋友认为这是教育体制的问,应该由政府来解决,依靠个人的力量根本是杯水车薪。甚至认为我与其浪费半年的时间在那里,不如拿一笔钱来捐助给学校。是的,是的,中国的教育制度确实需要完善,找老师应该是政府的事,捐助学校应该是富豪们做的慈善事业,但在抱怨政府和制度的同时,你做了什么,在你的能力范围内? 我没有能力去改变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但我有能力花上半年时间去当一个完全义务的老师,以弥补落后山区师资的不足;我也没有足够的钱捐一所希望小学,但我以一个老师的威信,让学生在接受馈赠时,既懂得感恩,又懂得自尊自强;我没有能力让学生考出高分,但我倾注了所有的耐心教他们各种知识和人生道理;我没有能力改变孩子们的命运,但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子,鼓舞他们走出大山,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贫穷的命运;我没有能力改变村民依赖外界捐助的懒惰心理,但我决不因此放弃助人的信念。 “有多大的能力承受多大的责任”,当我不再把义教当成一剂救世的良药,不再认为自己可以改变别人命运时,我不再困惑,因为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只能做到这些,而我很负责地做到了这些。接下去,我能做的是为学生找到一位有能力,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老师,延续这根爱心接力棒。 一年之内没有任何报酬,没有任何政府组织的支持,除了食宿,所有费用自己承担;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只是一种责任,一种爱心,去帮助一群落后地区的学生,你有能力吗,你愿意吗,如果你有能力,你也愿意,请告诉我。 招募云南雨崩义教要求 地处云南省西北地区的迪庆州德钦县云岭乡西当村雨崩公社,为藏族区,坐落于梅里雪山腹地的山谷中,这里四面绕山,不通公路,出入雨崩必须徒步或者骑马翻越海拔三四千米的大山,行程为五六小时。目前雨崩不通电,没有手机信号,不能上网,但每家都有卫星电话,可以接收外界来电,打长途比较贵,4元/分钟。每家每户买了发电机,水利发电,灯光不亮,但可以看电视,用电脑。村里的条件比较简陋,但景色很好,经常有游客徒步进山。雨崩村共有34户人家,150多名村民,雨崩小学为村小,行政上隶属于西当村完小,雨崩学生到西当完小就读须寄宿,低龄学童无法寄宿,先在雨崩小学读到三年级再转入完小。雨崩小学设有一到三年级,隔年招生,每年大概有十几个学生。 考虑到老师流动性太大,对学生的教学不利,这次招募义教任期为一年,对于义教有一些基本要求:首先要有耐心和爱心,因雨崩学生从小讲藏语,相对于城里的小孩,他们学习汉语犹如学外语,学习基础薄弱,老师的教学任务很重,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反复教导。 雨崩条件很简陋,义教又没有薪水,所以不考虑没有经济基础的应届毕业生或在读大学生,需要有教学工作经验,或所学专业为师范类的,年龄在26岁以上,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未婚人士,男女不限。 要有责任心,雨崩的义教属民间自发,没有政府资助,也没有太多的合同约束,但是既然选择了去当义教,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其他准备,面对各种挑战,不能中途而废。 最后请报名者谨慎考虑的是,请一定要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去做,一年内没有任何经济收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济条件承受?你的家人是否同意?在偏僻的山区,除了要应对落后的自然条件,还有无人沟通甚至不为人所理解的苦闷,你是否有足够的心理能力承受? 如果你慎重考虑过,有足够的能力,有足够的爱心和责任心,请发一份个人简历,并附上你对义教的看法(字数不限,仅供参考)到:XXX 欢迎有意向的朋友发邮件咨询。 趁一村上课那阵子,我去客栈看望一起徒步进来的朋友。他们就住在雨崩往事,学校旁边的一个客栈。 凭心而论,雨崩真的很美。特别是和朋友一起坐在客栈的阳台上烤太阳,看着对面的梅里雪山,那份惬意。世外桃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意味着与世隔绝。对游客来说,这里真的很适合度假,可以暂时抛开世俗的一切。但长住就另当别论了。 远处是雪山,但阳光下一点都不冷。 和雨崩往事的老板及北京大姐合影(小冯帮我拍的)我特别喜欢这张的笑容,很灿烂。 晚上在雨崩往事一起吃饭,一村不愿意来,我把她拉过来。来雨崩的客人太多了,出出进进诱惑太大,很多人请她吃饭,她都不愿意去,在这个封闭的环境,她已经习惯把自己层层包裹起来,也不愿对人多说自己。 听说一村来雨崩第一年只吃过一次肉,还是游客请的。所以小冯特意叫了只土鸡,(150一只)热情的替一村装了一碗又一碗。后来才知道,这里的鸡都是从几十公里外的尼农运过来的。 晚上,我们打着电筒回学校,村子里没有路灯。 这就是学校的宿舍,也就是我住的房间,看上去还不错,却是个豆腐渣工程。之前一直漏水,后面上面加了个蓝色铁皮,但有时还会掉一些小石头土块之类的。晚上听着外面牦牛(这里牦牛都是放养的,没有牛棚)脖子上的铃铛响了一夜,仿佛天籁之音,再看着窗外满天明亮的星星,感觉太棒了! 当时没拍照,只能发张一村拍的照片 早上不到8点,就有学生在外面敲门,一村下去开门。然后是朗朗的读书声,小朋友一个个都很自觉的拿出书来。一村开始生火,烧水。二年纪开始,学生吃住都在学校,她一人不仅负责所有学生的所有课程,还要解决孩子很多方面的问,如语言、卫生、生活习惯等等,给孩子们做饭,照顾起居,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学生都是免费上学,她没有工资。吃的是每周学生从家里背来的青稞土豆,烧得是捡来的树枝。 她差不多一个月去一次德钦县收信、取募捐、购买蔬菜肉类,药品,生活用品等等,以改善学生们的生活和伙食。一般早上9点左右开始做操,学生们都很乖,还有很多村里的人在旁边看。我有时也会跟着一起做。后面穿藏服的是一村老师,旁边是客人小冯 高压锅蒸的米饭,菜是藏区最常见的土豆。一村说这是她自己种的,因为围着的栏杆被猪拱了,吃了不少,现在只剩一小口袋了。还有一些是学生带来的,放久了,都有些焉掉或烂了,一直舍不得扔掉放在那里。荤菜就是腌过的猪肉或是火腿肠,也是客人留给她的。这里要吃新鲜肉不容易,村里一般只有过年才杀猪,平时就只能吃腊肉之类。配上酥油茶,大家吃的还是很香 饭后我们一起去村子旁边的树林散步,抛开物质上的种种缺乏,雨崩真的很美 在一村的再三要求下,村里人终于每家每户主动把柴火堆到学校门口,之前都是一村带者孩子们一起拣柴 说实在,在雨崩那些日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心疼,甚至有些心酸。三年,不是三天,三个月,是个什么概念。从物质的缺乏到精神上也没有朋友可以交流,还要面对来自外界的不理解,需要一种怎样的信念才能支撑下去。交通不便,手机没信号,没有电视,不能上网,没有商场,没有很多东西,我只是个俗人,我真的做不到! 日本一档关于雨崩的旅游节目,曾经介绍过小刘老师义务支教的事迹,韩国媒体也曾做了报道。但国内媒体似乎比较麻木,也许是义务支教的事情在其它地方也较多,但这种奉献社会的精神值得政府或社团关注。 无法去抱怨村里不重视教育或是国内的教育体系,其实是抱怨也没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些事情,譬如捐助等等。希望各位朋友若有机会去雨崩,适当的献份爱心吧,一村老师这种奉献精神值得社会关注,值得颂扬、支持。 如有意寄东西过去,请寄至: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邮政局22号信箱雨崩小学 刘一村收 邮编:674500目前仅邮政的网络能寄达,其他的物流公司都不通的。 每天中午和傍晚,我和一村都会来这转转,特别喜欢坐在那晒太阳,发呆,什么都不用想,时间似乎停住了一般。 早上一早就起床了,为了陪我,一村决定今天带着学生去神瀑,算是郊游吧!昨晚就把今天的干粮做好了,一大包土豆丝包子。我这两天就象被供起来了,一村啥都不让我干,弄的我很不好意思。昨天终于把火生起来了,高兴了半天,回头一看,脸上黑乎乎的全是锅灰,呵呵!这就是学校的小型水利发电机,冬天由于水量不足,导致电压不稳,灯老是忽明忽暗的。至于是什么原理,我看了半天,没看出个所以然上,下雨崩之间走路大约40分钟,从上雨崩过去很多是下坡路。 一村把掉下来的东西挂上去 我喜欢这片树林,感觉很适合拍婚纱或是写真。不久的将来,呵呵,希望有机会再来。中午在雨崩第一家客栈休息,吃包子,小朋友一人一个,大人一人两个。烤火,喝酥油茶,沾了一村的光,当然是免费的。好心的大婶怕我们不够吃,又拿了两个油煎粑粑给一村。 巴桑拉姆的小木屋,离神瀑最近,比较简陋的一个。但现在是淡季,没有开门。夏天,一村最喜欢来这里露营了,到处是盛开的花儿,看着满天的繁星。现在太冷了。前方,五冠峰的背后就是神瀑,不过我看了半天没看到。听说这段时间神瀑那边不时有冰雹掉下来,出于安全考虑,肯定不能带学生去了。所以一村决定下午给学生放假,全部回家洗澡换衣服去。有点奇怪的理由,却是事实。她跟着去家访,由管理站站长带我继续往神瀑方向走。([]
王怡君
乌孙是公元前二世纪崛起于新疆伊犁河流域的西域古国,鼎盛时期人口达到63万,一度成为西域三十六国最强大的国家,在伊利草原留下了悠久的璀璨历史。东汉末年,乌孙内乱国势羸弱,在鲜卑的攻击下退入葱岭散居,至今天山深处还残留着乌孙古城遗迹。 乌孙向南越过天山沿塔里木河东行直至长安,是乌孙与汉朝使团、商队往来的通道。乌孙(包扎墩)古道与夏特古道相距近200公里,均是连接天山南北的通道,被统称为乌孙古道。 60多年前,一支军队成功连穿了两条古道,1946年,已经控制伊宁地区的三区民族军制订了南北中三线作战计划,南线作战部队于1946年6月从伊犁州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出发,翻过包扎墩达坂,穿过130公里长的乌孙古道越过天山进击南疆,攻占了拜城和温宿县,在攻打南疆重镇阿克苏失利后,又于10月突破国民党军队在夏特古道的阻击撤回北疆。 我们计划重走60年前的这条行军路线,先从北到南穿越乌孙古道,再从南到北反穿夏特古道回到北疆。 这是一场没能最终完成的旅行,当旅行戛然而止的那一刻心中满是沮丧。无奈和惆怅渐渐淡去,伴随着记忆的回放,那些不断泛起的点点滴滴却总是试图提醒我,这已经是一场完美旅行。 利空出尽是利好 研究路线做好攻略,接下来就是招兵买马,每年的寻伴总是个难,今年也不例外。原计划组建六人队伍,可是折腾了几个月,临到出发前一个月才勉强凑够四个人。 以前每一次旅行都没有超过两人,所以四人的庞大队伍已经让我很是满意,不过,即使是这样低水平的满意也没能持续多久,出发前第9天,一个队员因事要求退出。通常情况少一个人也不打紧,在人数问上我早就习惯了随遇而安,但走这条有些风险的线路,少一个负责技术和安全的核心队员,简直就是釜底抽薪。剩下两位同伴让我心里直打鼓,一个是价真货实的路痴型傻走驴简单,另一个是对线路毫不关心的摄影迷老米(米老鼠)。 简单一门心思痴迷于走路,但从不去关心怎么走,她说看到攻略和地图上的花花碌碌就头晕的厉害,我也就没强逼鸭子上架。 老米忙着研究负重拍片功略也不会去关心徒步攻略,老米这是第二次徒步,第一次负重,为了凑够人数,在我软硬兼施的动员下好不容易才把他给拉入队伍,他原本不是路痴,处于对二十年老友的盲目信任让他自甘堕落成了路痴。 虽然都是两眼一抹黑,路痴甲和路痴乙却具有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俩意见高度统一,“队长,怕啥呢,走不通回头是岸。”很干脆的把一大堆烦恼丢给了我。 去年穿越乌孙古道的小蜜蜂特意叮嘱我,三个人过科克苏河上的溜索基本不可能,那些溜索绑在离地近三米高的树干上,人手太少很难把人托举起挂上溜索,除非你能像猴子一样爬树。在那些纠结的日子里,不止一次梦到自己出现了严重的返祖现象。 纠结的日子里利空消息传来,科克苏河上的溜索已经被洪水冲断,线路受阻,于是紧急研究备用路线方案——绕道溜索上游木桥多走两天多翻三个达坂完成穿越。 备用方案还没捂热,更大的利空接踵而至,而且是坏事成双——溜索上游所有的木桥都被洪水冲毁,必经之路科克苏河已经无法逾越+夏特大冰壁断裂,线路有大变动。 这些不能回避又没法证实的坏消息让人头疼,我试图把这些重大利空与甲乙同志分享,两同志沉浸在徒步装备购置和摄影器材添置带来的网购快乐中,显然无暇它顾,不过他们的意见仍然很统一,“队长,别怕,走不通回头另找一条路走就是。”似乎天山里通向南疆的坦途多如牛毛。 我只能心怀侥幸的安慰自己——兴许,利空出尽就该是利好了吧。 反复研究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保护措施也独个儿演练了好几次(甲乙同志都很忙,没空参与),心里还是忐忑不安,骨灰级路痴已经指望不上,只能叮嘱自称地理高考98分(20年前还是100分制)的老米认真研究攻略,我想,路上有个人商量总是能壮壮胆。 第二天,老米兴奋的告诉我,“攻略看完了,搞半天才弄明白我们队伍是先走乌孙再走夏特呀!”说完顺便问了一句:“背几个镜头合适些?三脚架带哪种?”直接打消了我拉人壮胆的幻想。 出发前了解到今年还有几支队伍进乌孙,一交流才发现很不对劲,几乎每支队伍都是经过多次拉练层层筛选淘汰才组建起来,对这些队伍来讲,走过墨脱就自称强驴的人连参加拉练的资格都没有,选拔队员的准最低也是特种兵级别。 回头再看我们生拉活拽勉强凑成的队伍,怎么看怎么像草台班子,不过心里还是暗自庆幸,幸亏我们是今年第一支溜进山的穿越队伍,否则在路上遇到特种兵,民兵们多半都不好意思招呼。老米老友第二次徒步第一次负重 八卦城 9月19日清晨8点35分,从乌鲁木齐出发的5815次列车驶进伊宁市火车站,提前联系好的王师傅(王正林13519993637)已经等在火车站门口,坐上车就直奔徒步起点——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 特克斯是乌孙古国夏都所在地,现在的特克斯县城始建于1938年,因完全依据后天八卦图建成而得名八卦城。 据特克斯县志记载,南宋嘉定三年,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应成吉思汗的邀请前往西域,在游历天山的途中,发现了特克斯这块“风水龙脉”,丘处机用后天八卦图确定了坎北、离南、震东、兑西的八卦方位,这就是特克斯八卦城雏型的最早传说。 1936年,新疆军阀盛世才的岳父宗秋浚调任伊犁屯垦使兼警备司令,精通易理的宗秋浚也发现了特克斯这块风水宝地,他亲自设计了八卦城图,1938年,特克斯县县长班吉春开始主持修建八卦城。 八卦城堪称《周易》八卦学说与城市规划实践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八卦城以城中心花园为太极“阴阳”两仪,按八卦方位向外辐射八条主街,每条主街长1200米,每隔360米一条环路,一环8条街,二环16条街,三环32条街,四环64条街。这些街道按八卦方位形成了64卦,整个八卦城栩栩如生的演绎了《周易》学说的深奥内涵,简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进山前在特克斯县最后一次进餐,所以这碗大号牛肉面端上来后,我又另添了一份牛肉和一份面条 路痴甲培训路痴乙 从特克斯县出来很快进山,拐进河谷,眼前的水电工地干得热火朝天,面对挖得乱七八糟的道路,王师傅有些傻眼,他说去年来的时候这里的河谷静悄悄。 一辆水泥搅拌车突突的开过来,开车师傅竟然是王师傅的熟人,一阵寒暄后,在他的指点下东绕西绕终于绕上进山的碎石路。 百无聊赖中,简单竟然破天荒的关心起线路来,听到简单漫不经心的随口一问,老米立马来了精神,临时抱佛脚掏出功略开始认真讲解起来。忙着现炒现卖着意卖弄的老米,显然没注意到简单已经听的昏昏欲睡,忍不住嘀咕了一句,“路痴甲培训路痴乙。” 老米讪笑着住了口。 琼库什台村 翻过山口,蕴积已久的乌云终于垮下脸,雨开始下个不停,山谷里浓雾弥漫,能见度极低,王师傅紧握着方向盘,汽车缓慢滑行在泥泞的下山道上,雨雾中我们抵达了徒步起点——琼库什台牧业村。 下车后,开始重新打包收拾,一群哈萨克牧民迅速聚集过来,围着我们指指点点议论个不停,出发前拍合影时,看稀奇的牧民们呼啦一下涌进镜头,毫不客气的把几个穿越主角给生生挤到角落里去。 下午三点半,我们在淅淅沥沥的雨中出发。出发前的合影,牧民成了主角,中间这位大汉颇有点舍我其谁的气势 甲可思摸 雨雾在山谷里快速涌动,山林溪流忽隐忽现,我们沿着湿滑泥泞的马道往山谷深处走去,出发后老米显得很兴奋,拿着相机拍得很起劲,泥泞马道上左右穿插频频按动快门,尽管镜头上已是水珠点点,还是时不时的来个雨中静物特写,队伍走走停停简直就像是幼儿园的春游。 琼库什台村是哈萨克族牧民聚居点,不时有骑马牧民赶着牛羊回村,入秋后天气渐冷,天山深处的达坂已经积雪,牧民开始从深山牧场往村子里撤,牛背马背上驮着大捆大捆的家当。 沿途牧民总是向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路上临时抱佛脚学了一句哈萨克语的“你好”——甲可思摸,这下终于能派上用场,于是见人就是“甲可思摸”,把迎面而来的牧民挨个“摸”了一遍,尽管“摸”得很认真,老米有时还帮着“摸”,有些牧民甚至连“摸”了好几遍,我们殷勤的劳动却没有收获热情的果实。 大多数牧民骑在高头大马上傲然斜睨,神色冷然,骑马的看不起走路的我能理解,自古以来,骑兵瞧不起步兵本就是一种光荣传统。所以,偶尔有骑兵点点头就会引来我们使劲的“摸”,偶尔有骑兵赏脸回“摸”步兵一下,这一“摸”总是让我很激动。驮着全副家当回村的牧民,这头牛长的有些喜剧,像是戴着白色面具 再来一次? 进山的道路沿着溪流左岸缓慢爬升,穿出树林,雨水更加稠密,茫茫白雾笼罩着山野,哗哗的流水声回荡在山谷。 云雾中行走,我们对风景的期待已经降到最低准,偶尔浓雾倏忽散开,那仿若施舍般显露出来的茵茵草地和山谷木屋,总是引得我和老米手忙脚乱,很没出息的抢着掏相机。 斜坡上马道泥泞湿滑,泥浆被牲口践踏得一团糟,所谓马道,现在看起来就是马走起来很爽,人走起来很不爽的道路。不愿在泥浆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踩,改走上斜坡草地,不料绿茵草地积满水更加湿滑,暗藏杀机。 没走出多远,支撑脚一滑,身体陡然歪斜,肩上压着70斤的重量,担心受伤不敢硬拧,把相机紧搂在怀里,侧身重重的倒在泥水里,慢慢的爬起身,已成了个泥人。 老米和简单呆呆的看我表演,连忙转头问老米:“拍照了没有?”两人连连摇头,看到我遗憾的表情,老米说,“或者,你再来一次?”斜坡草地,看上去很美,狼狈不堪的从地上爬起来,满脸是泥 邀请来得太早 爬上山坡,道旁木屋里走出一个年轻女子,在雨中径直向我们走来,用生硬的汉语招呼着:“休息不?吃饭不?”反复问了几遍又用手做出扒饭的动作。 走在山谷里,沿途擦身而过的牧民都显得很冷淡,突然走出个年轻女子这么热情的邀请,巨大的反差让我有点受宠若惊。 通常在旅行途中,别说这样热情的邀请没法拒绝,即使是蹭吃蹭喝的机会偶尔乍现,都会让我忙不迭的扑上去。 回头看看老米和简单,他们对年轻女人的热情邀请显得无动于衷,的确,年轻女人的邀请来得太早了些,即使在冰冷的雨水中走路很不爽,可是才走一个多小时就让他们停下来吃喝享乐,老米可能无所谓,简单多半打死也不从。 悻悻婉拒了女人的热情邀请,继续向雨雾弥漫的山谷深处走去,走出很远,还心欠欠的频频回头张望。 路痴定律 雨水无休止的倾泻,内衣已经湿透,气温降得很低,就在卸包吃馕那一小会儿功夫,双手很快就冻僵,连馕饼都拿捏不住。 走到近7点半,道旁又是一座空置的木屋,新疆的天空到9点钟才全黑,拿不准天黑前还能不能遇到木屋,这样的坏天气在泥泞的草地上扎营简直就是一场悲剧。 在木屋里扎营,老米没意见,简单却很不乐意。 简单已经冲到前面很远,被叫回来时满脸的不情愿,她说刚开始兴奋起来,状态正好走的正带劲就叫停当然很不爽。不情不愿的卸下包,简单还舍不得进屋,带着没走满意的无奈表情,独个儿在雨中转悠了几圈又主动提出去河边提水。 简单高高兴兴提着水桶去河边继续过瘾,我和老米燃起篝火,身上的衣服都快烤干,简单还没回来,心中有些惴惴不安,正准备出门找人,简单带着满身水汽闯进来,满脸惊惶地说:“糟糕,迷路了,差点我就回不来了!” 到100米远的地方打水也会迷路?我和老米面面相觑,都有点回不过神来。 细问才弄明白,简单来到坡下的小溪,装满水桶掉头就走,走到一个断崖边才发觉走错了路,既然已经走晕了头,路痴驴肯定弄不明白自己走到了哪里,也弄不明白自己是怎么走到这里来的。呼喊了几声没有回应,简单这下慌了神,提着水桶东奔西跑,却总也走不出山沟,后来糊里糊涂从某个地方钻出来,看到木屋才好不容易摸回来。 “打水后你怎么就没按原路返回呢?”老米觉得不可思议。 “转过身就糊涂了,以为走的就是原路哒,每次都这样,只要我认为方向是正确的,那一定已经弄错了。”简单一脸的无辜,显得很委屈。 老米是第一次领教简单的路痴绝活,很有些后怕,“早知道这样,应该把救生哨给你带在身上,迷路了就吹哨。” “哨子解决不了问,以后简单去打水得给她配个向导。”路痴驴的路痴本色我曾经深刻领教过,已经是有点见惯不惊,不过看到老米对简单的路痴本质认识还不够深刻,忍不住开口提醒他。 经过了这茬,对路痴驴的保护开始形成制度,行进队型严格固定——我开路,老米收队,简单夹在中间。同时明确了三条纪律——绝对不允许简单冲到队伍前面或在队伍后面逗留;行进途中,必须确保简单始终处于我和老米至少一人的视线以内;绝对禁止简单同学的营地活动超过视线范围(嘘嘘除外)。 这才刚出发,简单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路痴定律随之出炉——只要简单认为是正确的,那一定已经错了。 英俊少年 清晨,雨过天晴,浓雾依然弥漫山谷。 收拾出发已经10点钟,一个哈萨克少年骑马追上我们,超越后却并不远去,就呆在前面三五米的地方慢慢催马前行,英俊少年显得对我们很感兴趣,坐在马背上回转身,眼神直勾勾紧盯着我们。 “甲可思摸。”连摸几遍没有反应,英俊少年马背上回身的姿势仿佛凝固一般,依然是直勾勾的盯着,始终保持在我们前面一点走着,颇有点带路的意味。 其实,沿途的哈萨克牧民虽然冷漠,却总会不由自主流露出对旅游者的浓厚兴趣,虽然长居深山不善交流,脸上总是一副冷漠表情,但身体语言却暴露了他们的内心想法。 通常牧民远远看到我们多半会早早的挺直胸膛,在马背上坐的笔直,经过身边时突然催马加速,快速跑出一段再潇洒的勒马回头张望。 这个英俊少年也不例外,尽管骑在马上就像一尊雕塑,但看得出雕塑对我们的兴趣是相当的浓厚。 死的比活的管用 马道从山坡上切到山谷溪流边,一座木桥横跨溪流,另一条路沿溪流左岸通向山谷深处,“包扎墩,这里?”我指着木桥试探地问少年,少年很快做出回应,使劲的摇着头,再问了一遍,少年还是摇头,还抬手指了指左边的山道。 其实攻略上写的很清楚,过桥是正道,不过,攻略是死的,人是活的。 相信人还是相信攻略,这是个问! 后来回想起来,提出这个问,就已经是脑子被驴踢了的表现。 心里拿不准,指着木桥又问了一遍,少年坚决的摇摇头,催马走上左边山道停下来等我。 少年很执着的等在前面,犹豫了半天跟上少年,爬上草坡,少年脸上绽开了笑容,竟然哼起曲子来,拍着马鞍冲我招招手,示意让我上马。 我回头示意简单,简单很不屑的摇摇头,这下少年兴趣马上发生转移,掉转马头紧随简单身旁行走,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简单,曲子哼的更起劲了。 翻过山坳,浓雾中传出犬吠声声,木屋前几只牧羊犬作势扑咬,一个汉子应声出门喝止。看到我们,汉子显得很激动,手舞足蹈抛出一长串话来,他越激动我心里越拧巴,因为他的汉话太拧巴。 果然,我们走错了路,虽然人是活的攻略是死的,不过这次死的显然比活的更管用。 好不容易逮着个能开口说话的牧人,连忙拉住他询问科克苏河上的溜索。 “不在,没有了。”汉子连连摇头。 “桥?木桥?在不在?” “不在,冲走了!” 汉子的回答让我心里一沉,老米和简单心态很好,“到了河边再说吧。” 汉子叫来一个老汉,指着树林方向,让他带我们抄近路插过去。 光线的诱惑 随着老汉跨过独木桥,翻过山坡,走出树林,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斜坡草地一直延向浓雾弥漫的山谷。 告别老汉,顺草坡而下,遮蔽山谷的浓雾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大幕般缓缓向上提起,山谷里的草甸、木屋、牛羊从大幕下一点一点显露出来,阳光星星点点洒落草场,沉睡的大地开始苏醒,盎然生机在起伏的山峦间涌动。 由衷的喜悦在心里流淌,我踏露而行,缓步走进慢慢显露的梦幻世界。晨雾的帷幕慢慢拉开,云雾渐渐散去时的光线那么迷人,我和老米像中了魔似地,频频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帷幕吊胃口般走几步就拉开一点点,云雾一点一点的拉开,阳光一点一点的洒落,大脑已经停止了运转被视觉支配着,恍恍惚惚走上几步,就举起相机按下快门,三步一停,五步一顿,一点一点被诱惑着迈动脚步。 这段路程的记忆很模糊,或者当时脑子里本就已经是模糊不清,简直就是一段魔幻的演绎,恍惚中已经不是在行走,似乎化作了一股快乐的溪流,从山坡上缓缓淌进雨后初晴的山谷牧场,就像一个蹩脚的后期剪辑作品,上一个镜头里我还在山坡上面对着茫茫白雾,下一个镜头切过来已经站在仙境般的谷地四处张望。 雾气渐散,阳光一缕一缕穿透云雾,仿佛带着重量般冲坠到山谷草地,草尖上密集的露珠在阳光映射下精灵般熠熠生辉,仙境一样的通透色彩在山谷里流动,清鲜的青草芳香,湿润的泥土气息,伴随着袅袅缥缈的薄雾在草地上飘荡,沁人心脾。 都是迷路惹的祸 几道栅栏挡在面前,牧场上忙碌的妇人走过来指点我们从栅栏低矮处翻进去,刚落地,她的老公从木屋后转出来,热情邀请我们进屋喝茶。扔下背包径直往屋里去,我不敢客气,怕一客气就把机会给客气掉了。 汉子叫卡德拉洪,他一眼瞥见我手里的相机,伸手就把老婆拉到面前,问我:“照相?” 俗话说吃人的嘴软,这样的问话通常也就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卡德拉洪拉着老婆转来转去摆POSE,拍了逆光拍顺光、拍了牧场背景换木屋背景再换牛羊背景,拍完老婆接着拍夫妻照,也是顺光逆光牧场木屋牛羊换着花样来…… 好不容易折腾完,我还惦记着屋子里的热茶,正准备收工往屋里钻,卡德拉洪把手指塞进嘴里打出个响亮的呼哨,一个少年应声从山坡上拍马冲出,黑马少年冲到近前,原来是卡德拉洪二世驾临,于是又是一番排列组合,拍了儿子拍母子,拍了马上拍马下,拍了逆光拍顺光…… 相机装进包之前我环顾四周,忍不住多问了一句:“您,家里还有其他人吗?”卡德拉洪摇摇头把我们迎进木屋。 按规矩进屋之前先洗手,炕桌上很快摆出奶茶、面饼、奶油,卡德拉洪手法熟练的切着熟羊肉。喝着醇香奶茶,嚼着香喷喷的羊肉,清炖羊肉是那样的鲜美,我忍不住说了一句:“都是迷路惹的祸啊!”老米砸吧着嘴连连点头。 山寨版挤奶工,性别优势很明显 天山牧场 不知不觉就在卡德拉洪家里磨蹭了一个多小时,在简单的催促下才不舍作别。 火辣的阳光从湛蓝天空洒落下来,潮湿的草地蒸腾起一团团雾气,紧贴着地面漂浮,像一丛丛白色的火焰在燃烧。 皑皑雪山环绕山谷,峰顶冰雪在阳光下烁烁生辉,绿草如茵铺满大地,牛羊散落在草甸上悠闲的踱步,溪流切开绿草地蜿蜒流淌,潺潺的流水声悦耳动听,天地间透出恬静安详的气息。眼前这一切与脑子里臆想了无数遍的天山牧场竟然分毫不差,一种遥远又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心神安宁,信步缓行,我听得见心脏在舒缓的跳动。 穿行在美丽的山谷,忍不住回头对老米感叹,这一段路大概就是天山牧场的精髓了吧。 灿烂的阳光把坏天气带来的阴郁一扫而光,有了阳光的眷顾,整个山谷焕发出熠熠神彩。阳光也有副作用,自从它出现以后,我们的队伍行走起来就慢的像蜗牛,我和老米走走停停,尽情释放摁下快门的快感。 现在回想起来,似乎从第二天开始,懒散悠游的种子就开始在队伍里萌芽,我和老米首先就已经在阳光、美景面前举手缴械,很默契的把拍照排在了第一位,那些出发前的徒步计划被有意无意的忽略掉。 这些变化很微妙,一门心思追求傻走的简单竟然没有及时感知,也就没有提出抗议,这也无意中助长了我们的歪风邪气。 可怕的是,这些行走中的变化,仅仅只是刚开始。 负重 溪流在山谷流淌,马道穿行溪畔,行走在阳光照耀的青草地,与昨天的雨雾待遇相比,今天简直就是进了天堂。 转过山弯,海拔3660米的包扎墩达坂跃入眼帘,雪山环绕,马道沿着山谷缓慢爬升,走过溪流上的木桥,坡度变陡,队伍开始渐渐拉长。 出发前队伍减少了一个人,负重的压力陡然增加,因为乌孙出山后无法采购的原因,穿越夏特的很多物品不得不全程背负。在乌鲁木齐,背包过秤的结果让我们有点发怵,老米和简单分别是66斤、50斤,背包重量都超过了体重的一半,出发前反复测算的控制重量被大大突破。 虽然每件超重物品都只超了一点点,但汇总起来就很可怕。食品主要由简单采购,按照清单检查时,每种食品的超重理由她都说的很充分——没有小包装、重量估计失误、某样东西特好吃必不可少、某样东西是为某样东西配套必不可少、某样东西是我没考虑到她想到的必不可少……这些理由我统统都能接受,她的一口袋护肤品超计划我也能忍受,她的不锈钢大饭盒纯属多余我咬着牙也忍了,但当她掏出一双沉甸甸的精钢筷子时,直接让我崩溃了,伸手夺过来要扔掉,简单着急的阻拦,“别!这是我家最好的筷子,用很多年了。”后来,每当她掏出这沉甸甸的传家宝吃饭,都会把我给重新刺激一次。 清理半天的结果让我很郁闷,唯一减掉的就是我那把折叠大刀。 组队时对老米的许诺是负重不超过50斤,主要是担心报价太高把他给吓退,毕竟这是他的第一次负重徒步。把人拉进队伍后给他说了实话——不超过55斤,我心里明白这个重量还有不少水分,毕竟我们的公司刚刚组建,业绩压力太大容易把新员工给吓跑。 退出一名队员后报价顺势涨到60斤,通货膨胀的压力在那儿明摆着,所以这次涨价老米很理解。老米这人很重感情,虽然这个重量已经让他心里打鼓晚上睡不安稳,但作为多年老友,他显然不好意思到这个节骨眼上还拆我的吊桥。第一次负重就享受到这样良好的待遇,老米还没出门心里就已经是忐忑不安,在乌鲁木齐称重后更是显得心事重重。 不过两天走下来大伙儿很快从心理和生理上都适应了背负,负重已经不是什么负担。老米只是抱怨背负重量严重影响立片的拍摄操作,这一点我也深受其苦,重压下的右肩右臂频繁抬起,不仅稳定性差,背包带紧勒下还有点呼吸困难,没多久我和老米的右肩就红肿起来,抬手拍立片简直就是煎熬。 心有不甘的扎营 马道在乱石陡坡上延伸,第一次负重爬山老米需要适应节奏,渐渐的落在了后面。 走到下午六点,天气陡变,乌云翻滚着从包扎墩达坂上压下来,天空飘起了雪花,很快雪花变成黄豆大的雹粒噼里啪啦洒下来。 今天的计划是翻过包扎墩达坂扎营,这一路上挥霍了太多时间,按我们的进度估计,爬上达坂正好是天黑时分,下山还需要一两个小时。望着乌云翻滚的达坂,在恶劣的天气里走夜路还是让我有些惴惴不安,不过这么早就停下扎营心里更是不甘,呆望着垭口犹豫不定,回头与追上来的老米商量。 老米毫不犹豫的说安全第一,正好山湾里有个空置的木屋,我顺水推舟安排在木屋里卸包扎营。 这么早就安营扎寨,仍然是老米很高兴,简单很不甘心。在干燥的木屋里烧水做饭,老米满怀憧憬的询问,“我们是不是每天都能住在这样的木屋里?” 午夜,天气好转,如水月光铺满山谷,亮如白昼。 康复治疗 胃病和失眠一直折磨老米多年,体质每况愈下。08年我计划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寻伴无果的情况下就开始撺掇老米把他的处男行贡献出来,我的想法一开始就把他给吓着了,头摇的像拨浪鼓。也难怪,从没徒步过,一走就是十多天,而且还是进沙漠,想起来都是灾难,老米死活不从。 无奈之下我借着酒劲就开始给他下猛药,“老米呀,一个男人,这辈子总得做出一两件自己觉得不可能的事情来,当你老了以后可以翻出来在儿子面前炫耀。”这贴药药性太猛,把老米刺激的半宿没睡着,大清早就毅然决然的告诉我,“豁出去了!” 老米壮着胆子到巴丹吉林沙漠里走了11天,顶着狂风暴雨烈日的行走,每天喝着盐碱水,饱一顿饥一顿吃着含沙量很高的饭菜,睡在风吹雨打的帐篷里,老米惊喜地发现困扰多年的胃病和失眠症竟然不治而愈,看到老米从沙漠里回来变得睡觉倍儿香、吃饭倍儿棒、身体倍儿壮、精神头倍儿足,米嫂很是满意。 身体变好后老米消停了两年没再动弹,于是那些老毛病又开始跳出来作怪,身体状况越来越让米嫂感到担心。 今年的天山穿越寻伴依然很困难,无奈中再次打上了老米的主意,在我的反复撺掇和米嫂的坚决支持下,老米终于下定决心再来一次康复治疗。 疗效很神奇,简直就是立竿见影,从走路的第一天开始,老米就变得能吃能睡,晚上躺进睡袋不到半分钟就开始打鼾,失眠症的影子都找不到一点,反倒弄得我在他的鼾声干扰下开始失眠。 旅程还没过半,再次尝到甜头的老米就已经下定决心——以后每年巩固一次疗效。 监护人 温暖的阳光洒进山谷,天气大晴,老米在笔记本上如此记录——第三天,10点30分出发,我们的队伍越来越拖沓。 的确如此,我们的队伍以每天延迟半个小时拔营的速度迅速堕落下去,直到第六天出发时,一看时间竟然已经是中午12点,这才让我们开始悚然警觉。 爬上山坳,宽广的乱石山谷尽头就是包扎墩达坂,达坂上积雪不多,琼库什台村牧民比划的雪深及大腿显然是在吓唬人。 我们没走马道,朝着垭口方向,从谷底径直往上切,草坡爬上去就进入乱石堆,石缝里不时散落着北山羊那硕大的羊角,简单在乱石上轻盈的快速挪动,老米对这样的走法有些不适应,每一步都踩得很稳,渐渐落到后面。 第一天就约定老米收队,负责对简单的保护,如果是平路和下坡路,他的保护做得非常到位,老米做事很是认真严谨,严格贯彻人盯人的对位防守策略,总是寸步不离的把简单跟得很紧,这样严密的保护显得有点矫枉过正,看起来老米似乎不是在担心路痴驴走丢,而是在防止路痴驴一不留神就插翅飞走。 一旦开始爬山老米的保护就变得失控,简单每逢爬山必定会兴奋起来,而且是山势越陡越高兴,海拔越高越兴奋,步子迈得飞快,总是把监护人甩到后面很远,如果是冲垭口,那简直就是出笼的小鸟,不管不顾一个劲往前冲。 对这种一门心思傻走的路痴型特质人群,脱离监护是很危险的举动,于是给她约法三章,爬山时,收队的监护人可以甩,开路的监护人不能超,简单答应的很憋屈,却很守纪律,不越雷池一步。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思维定势一旦形成,往往就像一个无形的囚笼把自己罩起来,简单就是个典型例子,后来,偶尔因拍照时需要道具让她走到我前面去,她犹豫着看过来的眼神,分明是在怀疑我的提议会不会是个陷阱。 包扎墩达坂 昨天路上来往的牧民还是络绎不绝,到今天却一下子全没了影,空旷的山谷里只有我们仨在孤单的行走。 直到走上达坂下的之字形陡坡,马道上才开始出现积雪和薄冰,马道很好走,严格按照走五十步驻步喘五口气的节奏走路,上升的很快。 快到垭口,横切过一段平路,前方就是垭口,垭口岩石上赫然站着一只黑狗,看到我冒头就作势欲扑狂吠起来,垭口上竟然有劫道的狗?难道新疆的狗都这么霸道?如此牛狗!我对它不由得肃然起敬。 朝着霸占垭口的牛狗就冲了过去,还没等我举起登山杖,黑狗就忙不迭转身奔逃,待我爬上垭口,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垭口寒风刺骨,放眼望去,碧空如洗,广阔山谷一览无遗,湛蓝的天幕下峰峦叠嶂,雪山屹立连绵不绝,阳光照射在达坂冰川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我们顶着寒风呆了大半个小时开始下山。在山下又遇到落荒而逃的黑狗,当它消除敌意后,抵近拍照留念 马队的邀请 沿着溪流连下两个陡坡,走进了宽阔草场,草场尽头散落着两座木屋,远远的看到山腰木屋处走出一只马队,很快来到近前。 三男一女一婴五马一声不哼横挡在面前,审视的眼神上下打量,那只收买路钱的黑狗和他们站在一起,有了后台肯定就有底气,黑狗呲牙咧嘴的盯着我。 一声不哼是因为不会说汉话,冷漠是深山里牧民的天性使然,审视是对陌生人好奇。山里的牧民都显得很矜持,不会一见到你就热情起来,他们会仔细观察你的言行,直到决定接受你,不过,即便接受了你,他们看起来仍然很矜持,只能从眼角和嘴角的细微变化看出一点对你的好感来。 老米从后面赶上来把烟递过去,男人们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抱着孩子的女人开始叽里咕噜的问话。 语言不通,试探着模仿他们拿腔拿调的口气说了几声:“我们,去,科克苏河。”男人们对视一眼,有人点了点头,指了指山下科克苏河的方向,领头的大鼻子汉子拍了拍空马鞍,示意我们可以上马,回头向简单转达了马队的邀请,“不骑,走路更舒服!”简单使劲的摇着头。 马队沿着河谷溪流一溜小跑,在泥泞崎岖的马道上很快走远。午后煮茶休息,这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内容,通常情况会耽搁一个小时多一点,这一路上的南瓜皮的确有点多三男一女一婴五马挡住去路,别说我不识数,有一匹被挡住了我们试图追着马队走,但两条小溪缠住我们的脚步,马队很快没影了([]
王懿善
质感强烈花盛开清丽高贵胡姬花园大门处 在北半球寒风凛冽时,新加坡永远却是夏天的模样,早晨出门会有淡淡凉意,到正午却是艳阳高照。到新加坡旅游,不能不看新加坡的国花---胡姫花。 胡姫花是新加坡的国花,其实就是兰花。东南亚通称兰花为胡姬花。新加坡人则称为“卓锦-万代兰”,因为侨居新加坡的亚美尼亚人卓锦女士在自己花园里培育而成。因花朵清丽端庄、生命力特强,它象征新加坡人的气质和刻苦耐劳、果敢奋斗的精神。 在新加坡观赏胡姬花非国家胡姬园莫属。 国家胡姬园(National Orchid Garden)坐落于新加坡植物园最高的山冈上,占地约四公顷,目前培育了超过2000多个品种的胡姬花。这里的胡姬花以全世界名女人来命名,包括造访新加坡的撒切尔夫人和戴安娜王妃,都可以在胡姬花园内找到同名的兰花品种。 其中最特别的是卓锦万代兰(Vanda Miss Joaquim),其于1893年由卓锦(Miss Joaquim)在当地意外发现这款原生钟兰花,罕见独特,在1981年4月15日被定为新加坡国花。其花朵长约7厘米,宽约6.5厘米,浅紫红色的花瓣上布有深紫红斑点,中间部分为深玫瑰色,花管呈橙黄色,四季盛开,鲜艳动人,而且在恶劣的条件下,也能含芳吐艳。 园内60000多株色彩绚丽的胡姬花在热带植物的映衬下光彩夺目。缤纷的胡姬花与热带植物交相辉映,蜿蜒园中的台阶小路,领略春天的芬芳和传说中的繁花似锦。 众多的胡姬花,有的淡雅,有的娇艳,但不管怎样,胡姬花在骨子里都透出一种天生的高贵气质。 不管怎样,对于喜欢花草的人来说,漫步国家胡姬园赏花、拍花都是不错的选择。感受新加坡之一——漫步岛国看狮城 干净清新亦繁华(概述篇) https//bbs.8264.com/thread-2172957-1-1.html感受新加坡之二——休闲小岛走不停 亚洲最南寻风情(圣淘沙篇)https//bbs.8264.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82169&page=1&extra=#pid50347652感受新加坡之三——参天巨树生满园热带风情绿无限(植物园篇)https//bbs.8264.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31866&page=1&extra=#pid53500784感受新加坡之四——绿意充盈总统府世外桃源乌敏岛(总统府和乌敏岛篇)https//bbs.8264.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53589&page=1&extra=#pid55203314感受新加坡之五——海风轻拂鱼尾狮 流光溢彩夜迟迟(滨海湾篇)https//bbs.8264.com/thread-2255988-1-1.html感受新加坡之七——小印度里寻缩影甘榜格南回族情(新加坡河等篇)https//bbs.8264.com/thread-2322447-1-1.html 感受新加坡之八——立体交通路纵横街道小区绿充盈(交通和街道篇)https//bbs.8264.com/thread-2326625-1-1.html 感受新加坡之九——狮城春节气息浓牛车水里最喜庆(春节和牛车水篇)https//bbs.8264.com/thread-2330106-1-1.html感受新加坡之十——方式灵活有初院 环境优美好校园(南初篇)https//bbs.8264.com/thread-2344728-1-1.html感受新加坡之十一——享誉全球名高校 环境优雅美校园(南大篇)https//bbs.8264.com/thread-2354269-1-1.html 新加坡胡姬花园在新加坡地图上的位置 园内的流水景观 花开艳丽 黄的温暖 蓝白相间 红的似火 低头迎客 艳丽无比 红红火火 室内的胡姬花 园区分布平面图 紫色是最多见的胡姬花之一 白色胡姬花也很多见 花开满园 黄色是最多见的胡姬花之一 园内处处花盛开 艳丽之花初初见 园内处处花盛开 黄的耀眼 阳光下的花儿 质感很强的胡姬花 花开朵朵 花色满园 满园花色 耀眼的花蕊 花开朵朵 独放花枝 热带风情浓郁的花草 花开满园关不住([]
吴新韵
2011年的6月6日,正值传统的端午节,友人的西部助学计划让我又一次走进西部。徐州—武威,这条铁路线已经走了N次,从06年暑假起,我就与西部结了缘,而这次的西行其意义不同于以往的旅行,当再次踏上西去的列车时,我的心有些不平静,列车一直往西,人在车上,而心已远去。。。 5月,接到影友文心电话,说有个企业家想到西部助学,问我是否能帮忙联系一个地方。听到此消息后我非常高兴,几年的西部行走让我对西部的生存状况与教育状况有了大概的了解,生存环境的恶劣及生活的贫困,使得西部的孩子们在教育上有很大的缺失,有企业家愿意为西部的教育投资,这是件天大的好事,友人又是个教育专家,教育家与企业家在教育上携手,堪称天作之合。我二话不说,当即答应友人帮他联系地点,作为一个在教育行业就职的旅者,这件事责无旁贷。遂按照企业家的要求帮忙联系助学地点,最终初步定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于是,在一个六六大顺的日子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和心愿,启程前往天祝。 二十四小时的长途旅行,我们一行4人于6月7日下午230到达了武威。天祝县副县长与教育局得知此消息后,非常高兴,亲自到车站迎接,原计划下车后租车直达考察学校的计划彻底给打乱了,这份盛情让我们一行四人颇感意外,同时又非常感动,八字还没一撇,则受到如此接待,我们何以担当啊。 既然县上已经安排,恭敬不如从命,遂坐上副县长的车驱车直奔考察学校。 甘肃我曾经多次路过,去年十一长假期间,我和朋友也曾专程去张掖看丹霞。虽然甘肃是个严重缺水的省份,但那里的地貌却让这个干旱的省份有着非常壮美的风景。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部。境内兰新铁路、312国道纵贯南北。山脉与交通线交汇的乌鞘岭是地扼东西的通道,势控河西的咽喉,地势险要,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 全县辖域面积7149平方公里,居住着藏、土、汉等16个民族,共22.14万人。境内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有郁郁葱葱的苍茫林海,终年积雪的雪山大川和碧草如茵的广阔草原及大小10多条河流。海拔最高4874米,最低2050米,属大陆性高原气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素有“高原金盆”之称。 虽然我走过我国的五大藏区,甘肃甘南藏区之前我走过二次,而这个天祝藏区我还是第一次来过。 原以为这里只有黄沙与山丘,没想到车到深山,眼前居然出现了这么一大片碧绿的湖水,这让我很兴奋,随即要求师傅停车,下车拍照。 这是天祝县的一个人工水库,由于这里严重缺水,天祝县及周边县则利用地势修建了一些这样的蓄水库,当地民众也就靠着这些水库维持生存。 从水库的蓄水量上看,今年是个严重干旱年,水库的水位明显在降低。 边缘许多地方早已干涸,可以看出这点蓄水量远远满足不了当地民众的用水需求,非常明显,缺水是当地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也正是因为了解这个情况,所以当看到这个水库时我才异常兴奋的让师傅停了车,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才能有发展的可能,而西部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 沿着进山的路,车行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要考察的学校——天祝旦马乡初级中学。 学校提前得知了消息,车到了学校门口,校长和老师们全部来到校门口迎接,县长按照藏族的礼仪亲自给我们献上了哈达,而且是上面绘着藏地佛教八宝图的黄色哈达。一般情况下给客人献上的是白色哈达,而这种黄色的带有佛教八宝图的哈达只在寺庙里用,当县长把这条哈达搭在我的胸前时,我感动的不知说什么才好,因为我知道这条哈达的含义与“分量”。一个普通的旅者,何德何能,能接受这样的哈达。 走进校门后,友人、企业家及杨树林助学创办者就由县长、教育局分管资助的主任及学校校长等陪同参观校舍。而我则“自作主张”的在校园里用相机进行“走访”。作为一个旅者、一个影者,用相机记录行走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是我的行摄“目”。能有机会走进这边远藏区的学校,对我来说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要利用每个机会记录下每个地方带给我的所见所闻。 旦马学校位于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小盆地里,四面都被山所包围,只有一条出山的路通往武威和天祝县城。学校的校舍大多数是平房,而且有新有旧,由此看出,这所学校的建设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虽然学校处在深山里,还是建设了高大的教学楼。在西部山区,一看到红砖房、楼房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多半就是学校了,校舍建设在西部山区还是比较重视的。从校园及校舍上看,旦马学校还是比较有规模的一个学校。 学校的“基础硬件”设施在西部算是很不错的。旦马学校校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学楼上那十个大字:人人能发展,个个有希望。孩子就如小小树苗,个个都是可塑之才,成才与否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教育。教育工作者能有此理念,孩子们就有希望了。 由于这里是牧区,山里的牧民住的十分分散,孩子们读书都离家比较远,没法走读,有的孩子周末回家需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家,因此基本上孩子从读小学起就住校,因此,这里的小学也有宿舍。一般情况下,条件较差的学校两个孩子一张床,有的学校三个孩子一张床。正是由于在这样的状况下读书,孩子们的自理能力都很强,日常生活基本全由自己打理,当然,在山里学校做老师的,在教学的同时还要照管孩子们的日常起居,既是老师,又是家长,这就是西部山区学校的“特点”。 这些是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旦马学校原本小学和初中是分开的,由于小学校舍建在山脚下,近来山体出现了滑坡,校舍成了危房,学校紧急决定将小学的孩子们集中到了中学的教学楼里,宿舍不够,便将孩子们的教室与宿舍合二为一,于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便集中在了这里。从床上的铺盖看,这间房里的孩子是每一张双层床上住6个孩子。虽然条件不太好,可孩子们能在这里安心读书,他们还是非常非常的高兴。 即使这样,学校的宿舍还是不够用,学校便临时将学生餐厅腾出来做了宿舍,不管用什么办法,总要解决孩子们的生活问。细心的驴友们可以注意到,就是这样,这间房里也是4个孩子睡一张双层床。 这是学校的食堂,阿姨正在为孩子们准备晚餐。厨房一角,从这里可以看出,尽管处在山区,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还是不错的。 食堂的用具基本都是不锈钢的,食堂里有两个师傅在工作,一个在切菜,一个在用机器压面。原以为藏地的学校不太注意卫生,从这里看,卫生状况还真的不算差,这点让人感到欣慰。看过食堂,我又回到了教学楼,想看看孩子们的教室和学习环境。从教室内的环境看,学校的校舍是新建的教学楼,而桌凳还是用的以前的,说明这个教学楼新建不久。 中小学的紧急合并让这所学校的教室也陡然紧张起来,教师们便将办公室腾出来给孩子们做了教室,虽然有点挤,但至少能保证让孩子们正常上课了。 看到孩子们能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作为一个曾经生长在乡下的我,心里真的挺高兴的,比我当年读书的学校条件要好多了,当然这之间有了40多年的时间差。([]
廖婉强
记得还是去年,偶然从一个新闻报道上听说今年,太阳活动开始增强,其实就是太阳表面放射的离子流变多了。 除了磁暴,它本身并不会给地球带来太多影响,估计也就是哪哪的通讯信号被中断,或者突然停电。 然而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讲,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地球大气层的磁极(也就是南极和北极)的氧离子和氮离子会被太阳风暴干扰而造成色彩斑斓的极光。 小编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拍极光的打算,经过断断续续的路线,景点,摄影研究后,北欧极光之旅的行程在今年年中出炉了。目的地大概有4个,主要是瑞典,挪威,冰岛与格陵兰岛,沿着北极极光带转,如果运气好就能拍到。如果运气不好,也能把这几个地方的名胜景区转一转,比如冰川,城市,火山,瀑布什么的。 全程耗时一个月,算是比较辛苦了。因为是自助游,所以时间安排比较灵活机动,但由于机票,交通,酒店提前都已经有了预定,所以也不会和计划的有太大出入。 再来就是会比较费体力,费精力: 车要自己开,没有旅行社的照顾,一切沟通交流基本靠自己,万一路上出点什么事也得硬抗着。 先不废话了,发一组图再说。(如无特别注明,以下图片均为小编原创,独发8264,请勿转载)2. 北欧极光摄影之旅 - 瑞典 (基律纳+ 阿比斯库)初遇极光 https//bbs.8264.com/thread-1949117-1-1.html3. 北欧极光摄影之旅 - 挪威 (令人伤心的特鲁姆索) https//bbs.8264.com/thread-1954266-1-1.html4. 北极极光摄影之旅 - 挪威 (阿尔塔 + 北角)北欧大陆的“最北端” https//bbs.8264.com/thread-1960333-1-1.html 5. 北欧极光摄影之旅 - 格陵兰(努克的极光) https//bbs.8264.com/thread-1973832-1-1.html既然是摄影旅行,相机是必不可少的,行李箱里的其他东西不说,在这先介绍下摄影装备吧:1. 相机: 佳能5D MARK III, PHASE ONE 645DF IQ140套机。2. 镜头: 佳能 24-70mm 二代,16-35mm 广角, 70-200mm 中长焦, 8-16mm 鱼眼。 施耐德 50mm 头,施耐德 AFD Tele-Xenar 180mm f/2.8 HFT PQ Lens。3. 配件: 三脚架, 快门线,相机防寒防雨套。重点!!! 每台相机至少2块电池, CF储存卡多多益善。下面的图片是第二期的预览图哟!! 有极光哟!大家要继续支持呀!初遇极光:https//bbs.8264.com/thread-1949117-1-1.html介绍瑞典之前先说说证, 办 "申根证" , 不用我说也知道对吧?没错,不过去哪办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了, 如果你的目的地里包括“格陵兰岛” 那么请你务必去丹麦大使馆办理申根证并注明要去格陵兰。 “什么?? 旅行社和证代理都说去行程里第一个目的地办申根???” 那么无所谓啦,恭喜你格陵兰岛的计划报销了。再次说一次 : 想去格陵兰 ---到丹麦大使馆办申根!瑞典: "欧盟第三大国家,人均收入全球第八,全球第二民主的社会,人类发展指数全球第七,2013年被评为治理最好的国家 和 全球第二有名的国家!" 听起来是不是很屌!!?? 最可恶的是他们男的几乎全超过175cm, 女人随便站出来一个都能当模特!还出了像“瓦尔德内尔” 和 “伊布”这样有名的运动员。 啥?? 你没听说过,好吧,你和我其中一位肯定是OUT了。 (图片转自网络)我坐的是俄罗斯航空公司的航班,到斯德哥尔摩之前会在莫斯科转机,没什么特殊的就是便宜(相对国航和SAS北欧航空)。 不是我在这排挤国航的飞机,那前后座位之间的距离是个180cm以上的人就会卡膝盖,你少放两排座椅会死啊?让大家坐着舒服点嘛! 连菲律宾航空公司都比国航舒服。等飞机之前先休息一下吧,因为是晚上的航班,上飞机后估计直接就睡了。俄罗斯妹子的样子那是没得说的,这空姐有点像莎拉波娃! 但是留的是乌克兰前女总理的发型! (抱歉没来得及偷拍) 看上去非常可爱。不过想想,跟我八竿子也打不上关系,还是赶紧睡吧。莫斯科的机场,算是我走过的第2奇葩的机场了,法国戴高乐排第一,步行从D航站楼到F, 大概花了15分钟,我是来溜大街的是嘛!?? 想起来就一肚子气,估计可能D航站楼全都是去亚洲的航班,而F是去欧洲的。 不平等待遇你知道是什么吗?不是F比D好, 也不是工作人员看人的态度,而是为毛整个机场除了商务舱休息室有WIFI以外, 另一个有免费WIFI的场所竟然是吸烟室!!!??下面那个坐着的短发MM是我喜欢的类型~~莫斯科机场 - 瑞典斯德哥尔摩 ARLANDA国际机场到了斯德哥尔摩以后简单在机场询问了下去城里的交通,为了明天做打算,今晚就住在机场附近了。去城里差不多25公里,可以做机场快线 "Arlanda Express" , 机场大巴 "Flygbussarna" 或者 TAXI, 基本第3个选择可以排除了。Arlanda Express 单程 200多瑞典克朗,周四到周日优惠。Flygbussarna 单程 99克朗 (就选它了)。TAXI 450+ 克朗机场大巴每10分钟一班,上车点就在机场正门,3,4,5候机楼都有停靠站。问清楚以后我就开始找酒店穿梭巴士。 目的地:JUMBO HOSTEL图片为莫斯科机场JUMBO HOSTEL这个酒店是用一架波音747飞机改造的,2008年底开始营业,就坐落在机场旁边,做穿梭巴士3分钟就到了。 一共有27个房间,多数不带厕所和浴室,差不多也就是5-6平米,小的可怜,但是很遗憾房价并不便宜。共有5间公共卫浴室,一间咖啡厅。因为与其他队员不同,小编提前一晚到了斯德哥尔摩。拖着几件行礼,总得找个地方住啊!不然转天的城市游就没精神了。 之前就通过网络查看了阿兰达机场附近的酒店信息,就这间还便宜点。坐着机场酒店穿梭巴士,也就是5分钟左右就到了。“我靠!还真是一架波音747啊!” 前台就在飞机的进出口,但是…尼玛貌似还得爬梯子上去吗?! 走到跟前发现原来有个电梯,我如释重负。 话说回来这电梯有点奇怪,要一直按住按钮,它才会下来,速度比蜗牛还慢! 没有小伙伴的我当时就惊呆了。更神奇的还在后面,进门以后就要脱鞋啦!郁闷了,哥这次没准备拖鞋啊! 前台服务员还是很客气的,简单登记后就可以入住了,要了一间靠近马路的房间 (大家不要骂我笨,因为另一边靠近飞机跑道,更吵!!!) 走进房间本人直接呆住了,上下铺的床,没有放行李的架子,没有桌子,没有椅子,只有一个窟窿大的飞机窗户,一共不到6平米的地方,连做早操的空间都木有,这是让哥坐牢的节奏吗??打开20寸的小电视,所有频道全都是听不懂的北欧语,逼我去睡觉啊!浴室在飞机的尾部,有3间,唯一欣慰的就是水还是比较热的。这么逊的客房!你们说一晚得多少钱?凌晨差不多4点钟,我被冻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拿着三脚架和相机去开始为这次摄影之旅预热一下吧。虽然才刚10月份,可是凌晨的瑞典还是很冷的,看着东南方的朝霞慢慢显露出来,给这种寒冷的气氛带来了一丝暖色调。架好三脚架,尝试不同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出来的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jumbo 对面的Radisson Blu Hotel机头被设计成为了一个咖啡厅就是吃饭的场所啦!厨房在机头下面,就是放托运行李的地方。可能在这10分钟内,唯一经过这条路的就是机场穿梭巴士了飞机的翅膀和机身旁边修了一个步行台,走一趟25克朗。 远处的亮灯处就是机场了。来个全身照!我对你的定义就是徒有其表!!!差不多拍了30分钟,我实在受不了了,评嘛别人都在被窝里,只有我自己在这挨冻?老子不干了! 回客房,继续补养颜觉。结果刚进飞机就发现咖啡厅的早餐已经准备好了,也就是烤面包片,煮鸡蛋,果酱啥的,随便吃点吧。吃的时候顺便跟前台的服务员聊了聊,原来这里只有一个服务员,前台,厨师,打扫房间,浴室的都是单人负责。几个人轮流负责不同的时段,看样子也是挺辛苦的。吃完早饭又回房间睡了个回头觉,希望今天的城市游会比较顺利。起来结完账就去提前预定好的酒店 RADDISON BLU迎接其他队员了,说得也巧,就在JUMBO的对面,貌似 RADISSON BLU 酒店和SAS北欧航空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座北欧大机场外绝对有一间。别怪哥没提醒你,北欧酒店的床是我出国以后见过最窄的,如果你不喜欢睡在只有一米宽的单人床的话,我建议你还是给自己订个DOUBLE BED ROOM吧。安顿下其他队员后,我们开始了正式的北欧之旅,今天的目的地是斯德哥尔摩老城区 GAMLA STAN,市政厅,顺便拍拍街景。在Radisson Blue 外面就是机场酒店shuttle bus 14路的停靠站。Radisson Blu 大厅里的取暖炉,烧柴火的,还挺有意思。不过后来还去了ABISKO的酒店,自己换柴火烧炉子!!北欧人民非常喜欢阅读,在当今IPAD电子书盛行的时代,他们依然经常捧着厚厚的书本埋头阅读。就好比现在国内,虽然“麦,肯,必”随处可见,但大家依然保持着 煎饼果子,豆浆稀饭的优良传统。Flygbussarna 停靠在了中央火车站的旁边,步行到老城区需要大概20分钟。我们一行9人只有两位懂英语,初到北欧还是决定大家一起行动比较方便。 连接老城区中央地带与新市区的是一条步行街,外国游客很多,两旁开满了咖啡厅,餐厅和旅游商品店。 我们漫步在这条街道慢慢感受着北欧不同的文化。这条街道叫Drottninggatan, 通往着圣灵岛。这条步行街上每隔几十米就会提供座椅给游客休息,让我感到了温暖。垃圾箱也是随处可见,在清洁的街道上漫步一点也不觉得累。午餐时间到了,当地人都喜欢坐在外面就餐,这也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吧!?通往圣灵岛的桥,在圣灵岛上有 斯瑞典议会和中世纪博物馆。 图片中央的是 International IDEA (institute for Democracy and Electoral Assisstance) :民主选举学院, 不知道跟党校是不是一回事。斯德哥尔摩的建筑都是5-6层高的楼,很少有摩天大楼。 比较特殊的建筑还有 “爱立信大球” 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球型建筑。不过这次本人并没有拜访。是不是风景如画?从圣灵岛开始几乎都是中世纪建筑了,连大门都这么有气势!在连接圣灵岛与GAMLA STAN的桥 - stallbron上回头拍摄, 岸上是“瑞典议会 Sveriges Riksdag"GAMLA STAN The Old Town 就是老城的意思了,这个岛上的建筑可以追溯到13世纪,中世纪的街景,道路上铺满了鹅卵石,北日耳曼的古式建筑遍布在这里。([]
蔡采恩
肩上背的手上挂的怀着某种急切的、甚至忐忑的心情,一层一层地打开自家的门。一切依旧,除了门口的一层薄薄的灰尘。放下行李,打开窗户,眼睛在日历上停留了片刻,那是出行时的日期——4月1日。我有点费力地一迭迭地撕,直撕到今天的日子——5月1日。它明我的自驾游已经走了一个月,或确切地说走了31天。 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一种风景具有长久的磁性的迷惑力,有一种文化会使我们更易于接受自然界的的诱惑,有一种向往自由的心使我们更敏感于刻板生活的窒息。于是就有了间歇性的、类似病理性的反应,轮回式地隔段时间去走走,去发泄,去观察,去欣赏,等等。 例行文字: D1:福建省宁德市七都 D2: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清净寺、洛阳桥、安平桥 D3:厦门鼓浪屿、南普陀、海滨浴场 D4:田螺坑土楼 D5:路上,晚宿广州市 D6:黄埔军校旧址、开平碉楼、赤坎镇 D7:路上,晚宿三亚市 D8:亚龙湾海滩、三亚湾海滩 D9:尖峰岭、天涯海角 D10:三亚湾 D11:博鳌、文昌市、海口市 D12:买轮胎、路上,晚宿北海市 D13:北海银滩、红树林 D14:明仕田园、德天大瀑布 D15:通灵大峡谷 D16:阳朔西街 D17:漓江漂流、月亮山 D18:大榕树、象鼻山,晚宿三江县 D19:肇兴侗寨 D20:荔波小七孔桥 D21:西江苗寨 D22:镇远 D23:路上,晚宿梵净山农家乐 D24:梵净山 D25:凤凰 D26:张家界袁家界、天子山 D27:张家界金鞭溪、黄龙洞 D28:路上,晚宿恩施梭布垭石林景区 D29:荆州古城 D30:钟祥市明显陵夜宿婺源 D31:兰溪市诸葛村——回家 全程的第一张照片,记录我的新车公里数:3138KM 全程的最后的一张照片,记录车至朋友家门口的公里数:12103KM。12103-3138=8965,也就是说我们大约自驾游走了九千公里。 在梅州市至广州市的高速公路上堵车1小时,始有了我的新车菲亚特/菲翔的首拍照片,是它的优良性能保证了旅途的安全。 本次出游共4人:醉翁之意,即我,全程驾驶员;翁嫂,拙妻,刚拿到驾照,尚不能跑高速,只能作紧急情况下的备用力量;我的一位老友许先生和他的妻子(按照网络上的习惯,我正考虑给他们取个网名)。现在应早点进入正,其他的有关旅行中的实用性建议或经验教训等将在后续部分添加或补叙。第1天福建省宁德市七都4月1日由于一些琐事的延搁,我们直至下午1点钟才动身。心里想,筹划了这么久的计划终于去实行了。心一直为禁锢所苦,这下子轻快了,自由在前方指引。下午才从温州出发,跑不了多远,最远可到福州。但我对大城市毫无兴趣,从一座钢筋水泥跑到另一座钢筋水泥,有什么意义呢。且中国的城市大都千人一面,有特色的寥寥无几。闽北是温州的门槛,太姥山已去了两次,福鼎市也买过水产。想起上次看朋友手机上的一张照片,那是涂滩,河图洛书般的天书图案,抽象美啊。朋友告诉我那是宁德市的七都,今天就冲着去七都。5点钟到了七都,顺着沿涂滩的公路,雨势渐大。打伞去问渔家,他说拍摄点正在这附近,只是现在是退潮时间,要到潮水涨到半淹涂滩上的栅栏时才好看。我问,那会是几点呢?他笑着说,得明天11点。哇哈,等不及了,看来我不是摄影中人,没这份耐心。胡乱拍了几张“舟自横”的照片,就去宁德市投宿了。 回温州后,我给我的一位热爱摄影的同学通了个电话。他说在七都摄影要侯天气、时间和潮水,要登上附近的山头,下面是他拍摄的照片,你看多美啊。 第2天 开元寺、清净寺、洛阳桥、安平桥 说城市都千人一面也不尽然,比如说这泉州。当红砖白窗低层楼房初入眼帘时,你会眼睛一亮。但当大片的连街倒巷满目红砖屋出现在眼前时,你真有说不出的诧异,疑为进入异域。在这有着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称的,有着世界性文化沉淀的“海滨邹鲁”的回光返照下,我驱车到了开元寺。 曾在唐开元26年,唐玄宗下令在凡因战争而造成重大伤亡的地方建寺,以超度亡灵,寺均以“开元”命名,因此全国以“开元寺”命名的寺不知其数。 开元寺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庙,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 寺庙两侧为东西两塔,高40米,是泉州市的象征和志。塔为石塔,周身有点发黑,显现沧桑。 下为佛教中大名鼎鼎的菩提树 一代高僧多才多艺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在泉州弘法修持是最长的。丰子恺、潘天寿均为其门下,下面的歌词即为丰子恺抄录。([]
《
国产自操青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中外烹飪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并收藏《
国产自操青草》最新章节。